國別/地區
台灣、新加坡
類別
劇情
規格
Digital format | 彩色
類型
劇情、多元性別、家庭、成長
改編原著名稱
懸日與掛月
發展階段
後製階段
參與目標
籌募資金、版權預售、銷售代理
製作金額
USD 884,000
已募資金
USD 816,000
預計片長
100 分鐘
[W10] 懸日掛月
在因光電開發而動盪的漁村裡,一個熱烈如日、一個內斂如月的少年建立起友情,卻在成長與土地矛盾的夾縫中,必須回答:我們還能是朋友嗎?
故事大綱

俊佑,一個在台灣南部漁村長大的13歲男孩,與一年前從新加坡搬來的彥霆成為祕密好友。彥霆的父親從事光電開發,搬回台灣後,彥霆一家因光電開發與村中居民產生隔閡。隨著村內因光電投資引發的衝突不斷加劇,大人間的矛盾也波及到孩子們,讓俊佑與彥霆的友情變得更加困難。

 

俊佑試圖在家庭、朋友之間調解紛爭,甚至展開「破冰計劃」試圖讓彥霆融入當地男孩。但俊佑的祖父村長疑似因收受賄賂、在村民和投資者間周旋,而被彥霆的父親告發,局勢日益緊張。最終,連俊佑與彥霆之間的友誼也出現裂痕。面對這一切,俊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修補兩人間的友誼,但他能做到嗎⋯⋯?

創作理念

靈感來自導演的家鄉雲林口湖的現況。隨著綠能產業興起,漁村土地被資本大量收購,引發本地與外來者之間的對立與衝突。

 

故事聚焦於13歲純真的俊佑,他在社區紛爭與好友彥霆之間左右為難,同時也正面對自我性向的懷疑與探索。當大人世界的利益糾葛滲入孩子的友誼,俊佑是否仍能守住那份真誠?本片以13歲男孩視角出發,呈現一段關於成長、情誼與鄉土變遷的動人故事。

目前企劃發展簡述
於2025年7月初開鏡,於8月上旬殺青。殺青後即開始剪輯作業,並持續後製所需經費之籌資作業。目前尚需定剪後之調光及後期聲音等作業之經費。同時我們也在尋找國際銷售公司,並計劃於2026年第二季開始投遞國內外電影節。
 
導演/編劇
呂柏勳

以《野潮》獲得第19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短片等。爾後執導《十年台灣》之《路半》入圍釜山影展。近作《懸日與掛月》入圍第24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

編劇
陳家平

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畢業。與呂柏勳共同編劇的《野潮》獲國內外影展多項獎項肯定;與蘇弘恩共同編劇的《獵人兄弟》入選2019年金馬創投會議、獲得優良電影劇本優等劇本獎。

製片
周增晟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畢業後投入電影業,負責版權銷售、影展推廣、創投顧問等,曾參與製作《共犯》、《紅衣小女孩》。《逃出立法院》入選2020年多倫多影展。

製片
蘇瑜豪

製片作品《非自願測試》獲最佳首部長片等三項美國獨立精神獎提名。製作之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獲迷你劇集獎等五項金鐘獎提名。監製長片《狂花夢路》入選柏林影展及台北電影節。

製作公司
映光影像工作室

製作多部得獎短片,包括《野潮》、《懸日與掛月》等,多次入圍台北電影節、釜山影展等國內外影展。宗旨為用國際觀點述說台灣本土故事,將台灣電影推向國際藝術片影展及市場。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