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地區
中國
類別
紀錄
規格
Digital format | 彩色
類型
多元性別、家庭
發展階段
拍攝中
參與目標
籌募資金、聯合監製、版權預售
製作金額
USD 323,895
已募資金
USD 17,724
預計片長
90 分鐘
[W03] 未來的一天
在同性婚姻不合法的中國,一對同志情侶為了完成對一方父母的生育承諾,決定去國外買精生子。她們要如何讓社會接納這個孩子有兩個媽媽?
故事大綱

航和念在一起三個月時,航告訴念她正在計畫成為母親。十年前,航向父母承認了自己是女同性戀,並承諾在35歲前生下一個孩子,以此換取父母的「諒解」。念質疑航和父母之間的這場交易,將生育變成了任務。但她希望守護這段愛情,只能答應和航一起成為母親。

 

在中國,同性婚姻不被承認,未婚女性也不能接受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因此航、念和家人決定去柬埔寨購買精子,接受人工受孕。隨著航的懷孕,生育的真實感越來越強烈,念的參與也逐漸增多。她開始擔心自己在寶寶的養育中擁有多少話語權?要在不被社會認可的家庭結構裡成為母親,她並沒有安全感。

 

航也不得不開始與念及父母進行坦誠的對話,討論他們三方的關係、家庭的組成以及寶寶的身份。航和念也擔憂,如何告訴自己所處的世界,這個寶寶有兩個媽媽?

創作理念

女性的身體屬於自己、家庭還是社會?在中國,父權制度的影響根深蒂固,女性的子宮往往被「孝道」綁架,傳宗接代的使命不顧女性的個人意志,狠狠地砸落到她們頭上。

 

航和念在父母的期待和壓力下,被迫走上非婚生育之路。身為生養孩子的主體,她們一開始並不渴望擁有這個孩子,甚至到生產後仍在尋找孩子對自身的意義。

 

影片以第一人稱「我們」為敘事主體,我們既是「航」也是「念」,呈現了性少數群體建立的新家庭與中國傳統家庭之間的對抗。

目前企劃發展簡述
航和念的孩子已在2024年6月底出生,正式建立三人家庭。在航的身體恢復後,兩人必須一起處理寶寶的行政手續,影片將繼續記錄這個家庭未來一年走向社會的過程。

從2024年3月至今,主角持續進行伴侶諮詢,這部分內容採用綠幕的拍攝方式,並在後期進行背景更換,透過不同場景來呈現人物的心理變化,例如:手術室、海邊、森林、童年的老屋等。我們希望為主角創造一個超現實的心理空間,直接面對內心的恐懼。
 
導演/編劇
蔣宣念

獨立導演、編劇。曾任職北京庫里影視,參與製片作品有電影《小狗奶瓶》、《笨鳥》,也是劇集《女士的法則》編劇之一。曾以導演身分參與騰訊新聞、央視頻、鳳凰網、NHK等平台的多檔紀實節目。

導演
戢航

獨立紀錄片導演,關注女性議題與性少數群體,曾服務於中國女權主義NGO「女權之聲」。後以剪輯師的身分參與剪輯多部紀錄片。導演作品有鄉村醫生紀錄片《為了他們的晴朗》等。

製片
杜海

曾為國際平台製作了20多部紀錄片,參與專案得到全球多個影展機構資金補助,包括日舞影展、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和DMZ韓國國際紀錄片影展等。

製作公司
繼拙文化

關注女性議題與性少數群體,致力於讓世界聽見中國女性的聲音。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