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金馬影展|再也見不到全貌:《高雄有顆藍寶石》導演、統籌、被攝者訪問
|
2025-11-15 |
文/黃以誠
編輯/謝佳錦
攝影/康志豪
「我竟然連一張『藍寶石』完整外觀的照片都找不到,這非常弔詭。」導演楊力州說:「幾乎找不到足夠的素材,這也是我拍《高雄有顆藍寶石》這部紀錄片很重要的切入點,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時刻。」
高雄藍寶石大歌廳在1970至1980年代的轟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巨星爭相登台,粉絲搶票進場,甚至連黑道都因有利可圖盤踞於此,多次因利益衝突引發槍擊事件。
然而,這個曾經名震全台的娛樂龍頭,在輝煌殞落後,連深耕台灣紀錄片的楊力州與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高流」)攜手合作,也找不到「藍寶石」的全貌,僅能在片中以3D重建。

當年「藍寶石」明星們的珍貴照片,還是文史工作者從跳蚤市場找到的;甚至錄影帶商背著藝人偷錄來賣的秀場表演,也消失在時間縫隙中,杳無音訊。
「以前大家因為只在電視上看過明星演戲,沒聽過他唱歌,就特別想買票現場聽,那種感覺跟看電視完全不一樣。」當年常駐藍寶石表演的黃西田回憶。豬哥亮的長子謝順福補充道:「觀眾離台上藝人非常近,就像坐在電影院第一排。小時候我很多好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會拜託我:『阿順,幫我買前三排的票。』」當年秀場文化之風靡,不只是在高雄與歌廳,新生代秀場主持人邵大倫懷念道:「小時候就是在台北的西餐廳聞著牛排味看秀的。」
「但錄影帶出來後,歌廳就沒落了,因為大家都租回家看就好。」當時還開過影視公司的黃西田透露:「起先大家是直接在秀場裡偷錄,但之後開始變成在秀場外另外錄製,像三立(三立影視,三立電視台的前身)就包給豬哥亮做。這些經驗豐富的老藝人就會觀察秀場裡觀眾對哪些橋段反應最好,並把它們通通編進錄影帶節目中,因此讓錄影帶的生意非常好。」

在影展聽著資深藝人們聊著「藍寶石」的興衰,有種特別奇異的共感,也許是因為電影院也曾一度因為相似的原因而面臨低潮(或者到如今都是),但電影也同時為那些興亡,留下了足跡。
「相較於民歌,『藍寶石』在台灣演唱會歷史裡是斷片的,沒有人去記錄、收藏它,所有的東西都找不到。這就是『高流』決定拍這部片的原因,不然一個做流行音樂的幹嘛要來拍紀錄片?但真的開始才發現死的死、中風的中風、不唱的不唱、唸佛的唸佛、當神的當神。」擔任本片統籌的高流執行長丁度嵐說。
牽涉如此複雜人際的黃金盛世,本就拍攝不易。許多人已經過世,如具代表性的賀一航大哥;有些人則年事已高,如歌廳老闆蔡有望;更多則是仍在世,但不願開口的人;當然,無法避而不談的「黑道」,要約訪是難中之難,也成了楊力州與丁度嵐的遺憾。
即使如此,作為台灣第一部聚焦秀場的紀錄片,丁度嵐仍希望能看見人們追憶起那個時代的真情。「我們選擇力州導演合作,是因為每當攝影開機,這些資深秀場藝人就會把笑與哭完整呈現,而力州導演能把鏡頭下的溫度挖出來。」
但除了「溫度」,看完了72集《豬哥亮歌廳秀》的楊力州,也希望自己足夠「幽默」,好讓這部片在面對歷史消逝、前輩離世的感傷中,仍能苦中作樂地展現這段「台灣秀場史」的風趣可愛。
看到當年藍寶石的觀眾們,在受訪時手舞足蹈,重溫當年魅力四射的劉文正、鳳飛飛等男神女神風采,嘴角那合不攏的笑意讓人驚覺,或許正是歌廳秀成了一代人撐過苦悶的靈藥。
「這個記憶離我們真的太遙遠,我們沒有想到原來在1994年左右就消失的這段娛樂,那樣的『開懷大笑』竟然存在於台灣某個世代切片裡。那個年代基於很多政治或經濟壓力,沒有太多值得開懷大笑的事,但只要進到高雄同愛街38巷裡那個小小的表演廳,就可以得到那種笑。」楊力州如此回應那些笑靨,但黃西田驚悚地補充道:「那種瘋狂的笑,真的在現場發生過幾次,有觀眾笑到被抬出去送醫。」
究竟是什麼樣的笑,令一代人如此痴迷甚至癡狂?或許我們再也無法見到它的全貌。但高流自2022年起,每年復刻的《真愛秀・藍寶石大歌廳》演唱會,從破萬張票銷售一空,就足以證明那份痴迷將近半個世紀仍深烙人心。楊力州笑著說:「《真愛秀》觀眾那種非常歡愉的反應都是非常直接的。滿場大概五千個觀眾,現場簡直是像長照中心,我沒有騙你,他們輪椅準備太少了。」
丁度嵐補充:「去迪士尼不是外面都會停嬰兒推車嗎?但《真愛秀》外面停的都是輪椅跟輔具,很多長者打點滴、吊尿袋推著進場,還有不少阿公阿嬤會特別重視地吹成半屏山的髮型。當你看到台上的藝人們真的用他們的熱情與生命去服務台下每一位長者時,是我這幾年看藍寶石非常感動的地方。」
令人驚愕的是,2017年離世的豬哥亮,竟也「出席」《真愛秀》?甚至為本片《高雄有顆藍寶石》獻聲旁白?
「我們很希望豬大哥的靈魂能夠回來『加班』,所以我們有一組電腦大概花了半年的時間,用非常大量的資料去餵養AI,把能蒐集到的檔案灌進去。我還記得與他的第一則對話是『你就是謝新達』。」自稱「活派」的楊力州說:「每次我問他問題,他就完全以豬哥亮的第一人稱回應。有一天晚上我忘了問他什麼,但他的回答有一點毛毛的,我就問說:『豬大哥,你在裡面嗎?』他回我『呵呵』。我覺得超刺激的。」
除了豬哥亮本人的資料,楊力州更將其親友的檔案餵給AI「敘舊」。「豬大哥病重之際,有跟余天大哥通話,但講話已經不太清楚。我們把余天大哥的資料灌進電腦,問豬大哥說:『這是你的好朋友,那天你到底打給他講了什麼?』豬大哥有回應我。我把這個答案放在電影裡了,歡迎大家親自去感受。」
但,那個連豬大哥口頭禪「恁娘卡好」都會說的AI,真的能代表「豬哥亮」嗎?
身兼紀錄片教育者的楊力州答道:「AI的風潮幾乎是勢不可擋,所以我刻意將它應用在這部片裡。當然,它勢必碰觸到『真實』與『再現』的定義,但我覺得這是開放的,我想讓更多人去思索,AI接下來在全世界的電影產製中可以重新扮演的角色。我也很感謝謝順福大哥同意我們使用他父親的聲音表情、表演與第一人稱的旁白。」
「是我爸爸自己同意的,我有跟他擲筊。其實在『活派』的FB上,豬大哥已經跟過很多人同台演出,像是麥可·傑克森、川普等等,感謝大家對謝總統的支持。」謝順福真誠的口吻,讓我開始相信豬大哥真的沒有死,而被謝順福稱為「不能說的秘密」的《大尾鱸鰻3》,或許真將如網友敲碗般,離上映日不再遙遠,謝順德與丁度嵐也在訪談中聊起《藍寶石之角頭》的宇宙串連可能,彷彿AI真的將要開啟新世界。
「豬哥亮沒有死」雖然一度只是瘋傳於網路的迷因,但這樣特別的「記得」,似乎勝過了某種名為「死亡」的遺忘。一代巨星林沖在本片激動地說:「博物館裡都放死了、過去的東西,那為什麼不在人家還活著的時候做呢?人家還在啊!我還在啊!拜託記得曾經有林沖這個人,就值得了。」只願那些重要時刻的全貌,能夠被即時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