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馬奇幻影展|選片指南文字版
2025-03-29

選片指南.jpg 選片指南.jpg

講者: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 執行長|聞天祥
文字整理:董珈甄

0601電子報Bar

【開幕片 OPENING FILM】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靈感雖來自李安的《喜宴》(1993),卻不是全盤移植。舊版《喜宴》是與美國戀人幸福生活的台灣男同志,為了給父母交代而和需要綠卡的中國女畫家假結婚,弄巧成拙卻又皆大歡喜的故事。新版《囍宴》則有楊伯文、韓基燦和凱莉瑪麗陳、莉莉葛萊史東兩對同志,變成男男求婚不成、女女求子未得,而讓男同志與女同志有了假結婚的交易:一個好跟韓國家族交代,一個需要錢做試管嬰兒。所以這次看到的婚禮奇觀,不是中式而是韓式的。奧斯卡得主尹汝貞飾演跑到美國主持婚禮的韓國祖母,金馬影后陳冲則是好出鋒頭的「挺同」潮媽,長輩態度雖然和以前不同,但薑還是老的辣,兩人超會搶戲。

 

【特別放映 SPECIAL SCREENING】

《熱帶魚》Tropical Fish
陳玉勳30年前的長片處女作,用喜劇包裝社會批判,現在看來還是又好笑又犀利。和《消失的情人節》一樣,救贖不在台北,而是會淹水的鄉下。文英阿姨與一眾甘草演員把綁匪演成救星,甘冒大忌,卻成了經典。一起來扮巨蛇娘娘吧!

《親密之海:第1-2集》Islanders: Ep.1-2
搞文化事業的李銘順左擁右抱,根本就是性愛軍事家;《破浪男女》的吳慷仁卻成了癡情小gay。金馬最佳新人瑞瑪席丹這次是男女通吃的網紅。還有于子育、蔡亘晏一起攪亂春水。親密之海上的每座孤島,其實檯面下彼此相連。有情慾,也有政治隱喻。

《白蟻餵食秀》Termite Feeding Show
奇幻影展史上首度出現兩部實驗片連映。只能看一般劇情片的觀眾請退散,想看金馬最佳女配角王渝萱扮成白蟻表演餵食秀的請自動靠過來。金馬最佳動畫短片得主張徐展這次結合真人與動畫,也算另類特攝片吧!

《太空站士》The Space Worriers
說到特攝片,怎麼能錯過這部《太空站士》呢?只不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時期所認同的太空戰士,竟然變成戒嚴時期鼓吹工作的禁慾主義者。這是一場淫蕩與勞動的戰爭。《白蟻餵食秀》與《太空戰士》,張徐展、蘇匯宇兩大視覺藝術家同台拚場!

《愛,總有開始的地方》Love Has Its Ways
林孝謙以周興哲的歌曲,串起林柏宏、張鈞甯、陳意涵、傅孟柏、王陽明、郭雪芙演出三段稍縱即逝的戀曲。這是場以影像出發的歌友會,不是歌迷的就別來攪和了。

【驚喜場 SURPRISE FILM】
有點柯恩兄弟、昆汀塔倫提諾味道的公路電影,最厲害的是在滿滿的動作戲中還有很棒的音樂元素。

【當代奇幻 FANTASY OF THE YEAR】

《客製化先生》Peacock
客製化先生把自己變成萬能工具人的設定,讓人聯想到尤格藍西莫的《非普通服務》。只是他似乎也在滿足客人的時候失去了自己和家人。而最終放大絕的混亂場面,則有幾分魯本奧斯倫《抓狂美術館》的味道。但這部片是屬於輕量級的,因為沒那麼變態,反而在冷冽犀利中,留有不少幽默和溫暖。所有影迷都適合服用。

《人間拭格》The House with No Address
怎麼可以用阿莫多瓦的色彩斑斕,去講一個卡夫卡式的反烏托邦寓言!主角母親因為愛做果醬被檢舉犯了「貪吃」罪,關於她的一切都必須被消失,食譜、照片,甚至她幫兒子取的名字,以及對她的想念都是有罪的。所以愈美麗就愈顯醜陋,外表愈安定內部就愈危險。觀賞門檻也不高。

《末路相縫》Sew Torn
這部電影是根據導演18歲時考進美國電影學院的6分鐘短片擴大而成,完成這部長片的時候也才23歲,除了才華洋溢,還有一個幫他當製片還一起寫劇本的好爸爸。話說走投無路的女裁縫在路上碰到兩個血跡斑斑躺在地上的黑幫和一箱鈔票,她該怎麼做?影片給了三種選項,人物都一樣關係卻變化萬千。也把針線用到比東方不敗還誇張的境界。有像柯恩兄弟《險路勿近》遇到湯姆提克威《蘿拉快跑》。

《送行者的繪本》Can I Get a Witness?
未來世界為了永續,人們最多只能活到50歲。(噢那我已經完蛋了。)長得像摩門教士的小鮮肉負責執行任務(他到後面會突然裸上身慰藉大家),女孩則負責畫下待死之人的告別方式。動畫因此用一種有情且巧妙的方式加入這部輕科幻電影。剛剛獲得溫哥華影評人協會8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女配角,就是演媽媽的《追殺夏娃》吳珊卓。

《雨魅巴別塔》Rains Over Babel
這是這個單元裡難度最高但可能藝術性也最強的作品。前面繞啊繞的,然後來到一家教會旁的夜店,裡面有想為女兒續命而和死神對賭的堅強媽媽,也有熱力四射的扮裝皇后、首度登場的牧師之子,還有等不到軍中同袍卻發現他已結婚生子的男版《胭脂扣》,錯綜複雜,簡直就是現代酷兒版的《神曲》 。還有好聽的中南美洲音樂。

《復活劫》Handling the Undead
死去的家人、愛人突然回來了。活屍片要恐怖、要好笑、要催淚,都已經看過了,卻很少像這部這麼冷。難道是因為發生在挪威?它最特別的應該是從未亡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歡迎亡靈重返的,更何況回來的真的就是記憶中的他嗎?剪不斷放不下的,終究是活人。《世界上最爛的人》男女主角再次同片演出,確保了可看性,但別期待他們有對手戲。

《零秒任務》Zero
還記得奇幻曾經推薦過一部節奏奇快的非洲片《烈殺令》嗎?這位導演又有新片了,美國人在非洲清醒過來,發現身上被裝上計時炸彈,只有按照手機指令橫衝直撞,才有保命機會。緊張刺激懸疑,也不乏對國際情勢的批判關照。也是《鬼才之道》去的錫切斯奇幻影展的最佳影片。

《莫萊塢之神燈怪盜 》A.R.M
難得介紹印度莫萊塢,男主角一人分飾三角,跨越時間,也複合各種類型於一片。從戰爭、傳奇、劫盜、功夫到羅曼史,一應俱全。目不暇給,煽情到底。不僅導演要來,擁有820萬IG粉絲的主演托維諾湯瑪斯也將要隨片登台(他剛好也是前陣子上映的《2018大洪水》以及Netflix超級英雄電影《閃電重生》的主角),消息一發出,立即被狂轉。來戲院會會南印男神吧!

【極致驚悚 THE ULTIMATE THRILL】

《我親手殺死的 》The Things You Kill
先強調一下,這幾部片都不血腥,甚至有的還很難用類型電影的公式去涵蓋。例如這部剛在日舞影展得到最佳導演的作品,故事圍繞在去國多年的兒子對母親之死極為不滿,和他八字不合的父親之後卻宣告失蹤。表面上觀眾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但到最後你也不禁懷疑起自己的眼睛。我比較好奇伊朗導演為什麼跑去土耳其拍這部片,難不成片中對父權的挖苦也是禁忌?這部適合傳統影展掛的影迷。

《安養院的叢林法則》The Rule of Jenny Pen
這部是最容易看的。奧斯卡影帝傑佛瑞羅許飾演因為中風加上投資失敗而只能住進公立療養院的老法官,在這裡卻遇到一個暗中控制甚至霸凌眾人的病患,由約翰李特高飾演。整部片就看兩個病友鬥智鬥力鬥出命來,演技凌駕一切,兩人也並列錫切斯影展最佳男演員。很容易入口,但不推薦給醫療護理人員,他們應該無法忍受這種行為發生的可能。

《警上添花》Santosh
因為印度奇特的撫卹制度,因公殉職的警員妻子得以進入警局工作。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原本只是捧個鐵飯碗做做文書,一不小心就成了破案關鍵。和《我親手殺死的》一樣,這也是很吃影展口味的片,只是《我親手》勝在敘事風格,這部片則在抽絲剝繭結構之惡,揪出警隊的厭女、暴力、宗教歧視與種姓主義。去年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口碑就很好,和在競賽大出風頭的《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相互輝映。除了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女主角也剛拿到亞洲電影大獎影后,結果就在前幾天它被印度禁演!台灣則會上院線。

【非一般愛情 AIN'T NO CURE FOR LOVE】

《歌劇生死戀》The Opera!
這是把奧菲斯到地府尋妻,卻在最後一刻忍不住回頭而落空的希臘神話變成現代版,並找來歌劇演員挑大樑,輔以楚浮、阿莫多瓦等大師繆思助陣。它的跨界不只是電影和劇場,還包括歌劇與流行音樂,片中引用了多首普契尼、韓德爾、威爾第的著名詠嘆調,預告卻只出現唯一的流行曲〈The Power of Love〉。幾乎全用虛擬棚拍攝,加上Dolce & Gabbana設計服飾,則更添超現實風味。這些東西可以並存嗎?所以這是摧毀經典還是另闢蹊徑呢?這部也會上院線。

《狂愛》Beating Hearts
從兩小無猜的初戀:男孩誤入歧途、女孩琵琶別抱,到人事已非的重逢,再到天雷勾動地火,不顧一切。這種拍了一萬遍的故事為什麼還能入圍坎城主競賽?風格。看似復古的場景裡,無論擁吻或爭執,歌舞或打鬥,場面調度都無所不用其極,千軍萬馬到撕心裂肺的地步,真的只有法國人會,也難怪凱薩獎一口氣入圍13項。年輕版和成年版男女主角都很有火花。你可以不爽或計較它的劇情,也可以享受它的手法。

《戀愛夢迴中》Daniela Forever
傷心頹廢的男子,透過實驗治療,得以和愛人夢裡相會。但要如何讓夢境完全如你所願?還是從控制中學會放手?這是我們曾經放過的《柯羅索巨獸》導演的新作,有點像《王牌冤家》加上《全面啟動》,當然沒這兩部偉大啦!浪漫、療癒,還帶點酷兒精神。

《有種錯過叫做愛》Three Friends
其實這整個單元裡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部,這個被我暱稱為「小侯麥」的導演一直很會拍男女情愛,這回彷彿把侯麥的《我女朋友的男朋友》和伍迪艾倫的《漢娜姊妹》融會貫通,把三個姐妹淘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講得有條不紊又峰迴路轉,可說得兩位喜劇大師真傳,幽默自不在話下。我知道這畫面看來極度生活化,哪裡奇幻?它的敘事觀點,你看了就懂。

《儘管去愛》Feeling Better
但這部可能才是最多人會愛的電影。它的主角是躺在醫院病床上昏迷不醒的人,他們的靈魂守在那裡太無聊,談起戀愛有無不可?問題是有的人終究要走,沒死醒來也會忘記一切。如果注定不能happy ending,那還要愛嗎?主角雖屆只能參加「世壯運」的年歲,但從冤家路窄到兩情相悅,還是充滿魅力的。已經幫好萊塢想好,可以找喬治克隆尼來重演。

《未燼初戀》In Ashes
今年沒設「酷兒理想國」單元,因為已經遍地酷兒。奇幻影展這次發掘了兩部丹麥同志電影都很猛。這部講蒼白小哥不停約砲,攻守兼備,然而約不停其實是因為忘不了。有人會覺得是藉口,它卻拍出了初戀有毒,中毒太深,只好以毒攻毒的無限迴圈。有種強烈的私密感,好像全場觀眾一起在用交友軟體的感覺。

《哥本哈根三溫暖》Sauna
交友軟體就像廣告,有超值也有詐騙。沒看清楚自介的同志三溫暖員工,看似約錯對象,卻找到畢生摯愛。但同志之間也有分類、也有族群。跨出去,會不會也只是跑到另一個小圈圈裡面?川普和羅琳參不透的,或許很多同志也不想面對,甚至跟著落井下石?兩名年輕主演之間火花四濺。北歐在這部分確實走得很前面。

《漂洋過海愛上你》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
本來應該擺在影迷許願池,都是史蒂芬金害的。但剛好三十週年,不放好可惜。改放特別放映嘛!裡面又都是國片,結果就先排這裡了。這是奠定沙魯克罕超級巨星地位的里程碑作品,也創下印度電影連續放映最長的紀錄,連新聞都有報,可惜被疫情攪局中斷,但不影響經典地位。數位修復拷貝,兩場都在TITAN廳,寶萊塢迷實在沒有理由錯過。

【午夜后里穴 MIDNIGHT HOLY SHOOT!】

《太空百合戰鬥姬》Lesbian Space Princess
本屆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得主,代表它是一部傑出的同志電影;電影大觀觀眾票選銀獎,表示它非常好看。沒人愛公主為了搶救帥T前任,飛躍太空對抗直白(雞掰)男,卻找到自我的故事。請原諒目前片花難以呈現本片歡樂幽默甚至載歌載舞的氣氛。雖然我認為它對青少年性認同很有啟發性,但激(姬)情四射的尺度,還是被列為限制級。

《全家一起來企逃》Get Away

剛開始還以為又是一部愚蠢觀光客被看似無害的小鎮居民虐待的電影,結果完全不是這樣。有股拿《仲夏魘》開刀的趣味。沒看過《仲夏魘》也一樣會驚叫連連,然後轉為捧腹大笑。喜歡血腥喜劇和不斷反轉情節的觀眾會很愛。害怕血腥場面的就不要勉強。

《Y2K》
不曉得現場年輕觀眾有沒有聽過「千禧蟲」危機,就是在進入2000年的時候,電腦會因為在日期表示方面的缺陷而陷入癱瘓或混亂的危險。雖然我們安然度過了,但這個導演卻回到過去,設計出看似魯蛇、精蟲衝腦的美國青少年,一邊暗戀女學霸,一邊攜手拯救世界,打垮想要統治人類的電腦怪獸的喜劇。青少年題材,但是成人尺度。

《今夜媽咪不在家》Don't Leave the Kids Alone
這部以兩個小孩為主角的驚悚片,根本想嚇死全天下的家長。你想都想不到家裡有多危險,或者應該說小孩本身才最危險,而且還有兩個,恐怖加倍。如果把《小鬼當家》的歡樂面具摘掉,大概就長這樣吧!提醒一下,它一點都不好笑喔!

《鬼才租到》Evil Within
很抱歉取了這個片名,但它真的名副其實。度假勝地的出租公寓,怪事不斷、冤魂不散。女兒感覺母親有難,不顧男友趕來救難。血緣是詛咒,也是救贖。這部電影有時候很白目、有時候很殘酷,但最後卻有點感人。

【東瀛狂想 NIPPON CHA CHA CHA】

《崩壞青春最後一擊》Blazing Fists
對拍過《殺手阿一》這種邪典的三池崇史而言,這部片熱血得有點離奇。應該是因為和真實人物有關吧!但他確實把格鬥拍得極好看,彷彿能感受到肌肉賁張和骨骼斷裂的瞬間。主角也選得好,簡直就是《青春末世物語》的格鬥版組合。看來日本新式Breaking Down擂台也開始講究顏值了。

《超時空武士》A Samurai in Time
我很喜歡這部片。話說古代武士穿越時空,一睜眼竟是在拍時代劇(古裝片)的片場,古今交會、真假錯亂的結果,產生各種突梯趣味。武士後來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去幹電影武行,比別人入戲更深。除了情節峰迴路轉,更為日漸沒落的時代劇與武士精神共振出一股憐惜與尊嚴。愛電影的人,看來尤其感動。會上院線。

《異次元螺聲門》Transcending Dimensions
別怪片名這麼取,那隻「螺」真的很重要。當它被吹響,敘事就有大跳換。説真的我在過程中一直自問:我到底看了什麼片?有偵探、有邪教、有靈異、還突然跑出科幻,還是算作實驗片?但他們卻又統合在一起。好想介紹張徐展和蘇匯宇來看這部。

《我家弟弟們給你添麻煩了》Ito and Her Brothers
跟媽媽改嫁而搬家的女主角,發現繼父竟然有四個兒子。當爸媽不在家,她負起照顧責任,但她根本沒大多少,還跟最大的弟弟同班。柴米油鹽醬醋茶,酸甜苦辣,然後最曖昧的事情終究要發生。別人邊看邊笑,我比較關心女主角有沒有被繼父收養登記為子女,如果有,事情就大條了。

《波羅五號:超電磁新紀元》Voltes V: Legacy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感人的其實是它背後的故事。日本動畫影集《波羅五號》在70年代風靡菲律賓,卻因為影集最後有鼓吹群眾起義的情節而遭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馬可仕政府禁播。念念不忘的菲律賓人,相隔半世紀後取得日本授權,以高規格拍攝真人版,驚呆日本。然後東映公司乾脆再跟菲律賓買回真人版影集,翻新部分特效,重新剪輯成這個電影版。

【影迷許願池:史蒂芬金經典改編選映 CINEPHILES' CHOICE: FIFTY SHADES OF KING】

《禁入墳場》Pet Sematary

史蒂芬金欽點的導演,自己編劇,還客串演出(剛才看到主持葬禮的牧師)。即使本片的藝術成就難以和其他作品相提並論,但顯然他是很看重本片的。這裡有真正的行人地獄,不小心就會被橫衝直撞的卡車撞死。只是旁邊的墓地,有起死回生的魔力。死者復生性格大變固然恐怖,比較可怕的其實是不忍放手的執念。演得最好的是兩個小孩。

《戰慄遊戲》Misery
看黛咪摩爾錯失奧斯卡影后,就知道演驚悚恐怖片有多難得獎。這也證明靠《戰慄遊戲》封后的凱西貝茲有多難得了。她在舞台劇早享盛名,只不過搬上銀幕時都被換成其他女明星演。本來想說飾演作家的詹姆斯肯恩幾乎沒幾場戲站得好好的已夠奇觀,殊不知她扮演這個喜怒無常的書迷兼護士才是演技大魔王。

《魔女嘉莉》Carrie
不過就入圍奧斯卡來講,《魔女嘉莉》的西西史派克、琵琶蘿莉這對相愛相殺的母女才是先鋒開例者。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任何校園恐怖片可以超越它,重拍也只有東施效顰,因為它對霸凌和報復的刻畫太生動了。這三部電影也將組成跨夜場。

《鬼店》The Shining
寫作者的孤僻成魔,應該是史蒂芬金的切身之苦。也難怪他會不滿庫柏力克充滿主見的改編。但這部曾被金酸莓獎糟蹋的作品早已洗白為經典,甚至成為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恐怖片中評價最高的。

《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至今仍是IMDB史上評分最高的電影。因為太多人許願要看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今年影迷許願池索興只做他,順便一兼二顧,讓跨夜場回歸。沒看過《鬼店》《刺激1995》大銀幕的自然要把握可遇不可求的機會,看過的就請轉移焦點。

 

【金馬大舞廳 IT'S SHOW TIME】

《鬼才之道》Dead Talents Society
看過《鬼才之道》不稀奇,來玩《鬼才之道》才有趣。我不曉得忠誠影迷會有什麼方式來應援,祝福他們搶得到票,但金馬自然有所準備,給大家多一些驚喜或驚嚇,連導演徐漢強都還不知道我們要搞什麼鬼!

《歌喉讚》Pitch Perfect
很簡單,會唱敢唱的你就大聲唱,把戲院當你家浴室;不會唱就聽,跟著打拍子,唱罷就鼓掌,一起歡呼一起笑。不怕你荒腔走板,只怕你道貌岸然。

《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你很難想像因為五十週年,這部片今年差點放不了。多虧金馬同仁不肯放棄動之以情,向美方證明它在金馬奇幻的重要地位,以及歷屆觀眾瘋魔證據,我們才得以率先慶祝本片推出半世紀。搶就對了,保證值回票價。

【焦點導演:大衛柯能堡 FILMMAKER IN FOCUS: DAVID CRONENBERG】

《毛骨悚然》Shivers
我原本以為故事是把寄生蟲注入人體,讓它取代壞掉的器官。結果它變成了春藥,還會穿出身體彼此感染,把模範社區變成了群交天堂。能把《異形》和《活死人之夜》結合成A片,真的很有創意。 當年在美國上映被剪得支離破碎,這次當然給你看完整版。

《嬰靈》The Brood
一般人分手若想報復前任,最常做的便是在社群媒體爆對方的黑料;大衛柯能堡則是拍一部恐怖片,告訴你前妻多可怕。他也不是不同情她,只是當童年創傷、離婚打擊等等心理關卡,變成身體上歷歷可見的膿疱,甚至把憤怒給生出來,這也太觸目驚心。也可以把它當成血腥版的《克拉瑪對克拉瑪》。

《掃描者大對決》Scanners
這部以爆頭場面著稱的電影堪稱第一部把大衛柯能堡和肉體恐怖片帶進主流的作品,也是加拿大最早可以跟好萊塢爭風的電影。現在看來,他比《X戰警》走得更前面。

《錄影帶謀殺案》Videodrome
剛開始以為他要講如何經營成人頻道,最後展開討論影像如何影響人對真實的鑑識。即使傳播媒介不斷改變,擺到現在看依然前衛,另一方面卻又色氣十足。男主角握住手槍插入自己肚子的痛並快樂,應該是影史上最富創意的男性自慰場面。

《變蠅人》The Fly
如果《變蠅人》現在才問世,男主角傑夫高布倫應該會入圍奧斯卡,他比黛咪摩爾還要《懼裂》,而且還不需要分身幫演。好萊塢的技術為柯能堡的肉體恐怖提供了很好的奧援,但命運弄人,讓主角的壯志未酬與愛情悲劇合體產生感人力量。

《雙生兄弟》Dead Ringers
我其實有點高興柯能堡在《變蠅人》獲得商業成功後回加拿大拍了這部冷冽迷人的心理驚悚片,傑瑞米艾朗一人分飾兩角的精湛演技,比他得奧斯卡的作品還要驚人。雙胞胎的異同,本身就很有意思,但他們成為婦產科醫生後,對肉體之謎的興趣和性趣,則為後來的情節帶來變態又哀傷的魅力。它其實是部藝術電影。

《裹屍布》The Shrouds
如果喜歡早期柯能堡動輒爆頭穿心的影迷,恐怕會對他的新作失望,因為這是他最文藝且最多話的作品。與其說是人老了,不如說是對第二任妻子過世放不下又異想天開。他把哀悼變成透過科技可以隨時目睹愛人屍體的變化,有如常伴君側,其實很哀傷深情。但同時他也在討論這種科技令人無所遁形所帶來的危機,順便質疑了俄國和中國。

【神祕影片 INCREDIBLE+】

《懼嬰》Mother's Baby
熱騰騰的柏林影展競賽片,類型電影能擠進三大競賽,自有其可看之處。它可以說是現代版的《失嬰記》,只是波蘭斯基當年聚焦在懷孕期,《懼嬰》則是生產後;再者女主角也不再只是家庭主婦,而是事業有成的指揮家。而且現在不用撒旦,科技與野心就可以讓人成魔。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