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入圍影片《過界》映後QA+導演專訪
2013-11-21

Q:這是您的第一部片,但卡司非常堅強,女主角劉嘉玲、男主角陳坤、攝影是杜可風,怎麼集結這麼豪華的陣容?

 

A:我在寫劇本時想過由劉嘉玲、陳坤主演,但只是發夢;是我的製片俞琤幫的忙,他問我想跟誰合作,我給他發夢的名單,他就拿起電話打給他們,嚇死了(笑)。劉嘉玲本來說想想,幾個月後她說OK;突然,一個月內全部都說好。這夢成功後,我很緊張,但跟他們合作知道他們很幫忙。嘉玲對我說,你不要怕;因為她這樣說,讓我舒服一點,沒有壓力。我另一個比較年輕的製片Ken是杜可風的助手,他有天打給我:「我有個瘋狂的點子,我們應該把劇本給杜可風看」,我說:「這真的很瘋。」他說:「試試吧。」一個禮拜後,我就跟杜可風在一個酒吧見面。他是我的偶像,嚇死了(笑)。

 

Q:張叔平是本片顧問,這部分是怎麼接觸的?

 

A:嘉玲說好之後,俞琤說應該找張叔平談談,但這時主要是談服裝、造型。

 

Q:「赴港產子」最近很熱門,為什麼會想處理這個議題?

 

A:大概3年前吧,我開始寫的時候還不是很熱,最近比較熱。我在英國讀完電影,想找一些不同的角度看香港,我覺得這現象可以對大陸跟香港的問題做個總結。兩者關係很複雜,有互相依靠的地方。從表面看,香港人會對大陸人來生小孩不滿,但我想深入一點,看這些人為什麼冒險過界。

 

Q:導演有真的遇到和陳坤一樣處境的人嗎?

 

A:有,開始時我對這些人也有一點偏見,但了解後覺得,如果我是他也會這樣做。我在深圳透過朋友的關係找,有時他們去香港遊行我也會去,他們很多人像電影裡的那樣,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中國人,孩子在中國等,想過去香港,但等了很多年等不到。我有聽過一個案例:跟陳坤一樣,丈夫是香港人、妻子是大陸人,他們衝關生孩子,可是衝到醫院後卻生不了,可能是時間算錯了。醫院說,對不起,你這樣犯法,得打給警察,送回大陸。這時爸爸走到天台說要自殺,想拖延時間到妻子生出來,後來真的等到了。

 

Q:片中仲介所的描述怵目驚心,這是真的嗎?

 

A:對,我跟朋友有去真實的仲介所,假裝我朋友是準備要生的大陸人。對方很高大,但聲音很小地跟我們說:「代辦20萬(人民幣)。」因為這時香港在10個月前床位就已經滿了,我跟他說她已經3個月了,他說不怕,可以找一個已經申請的人,把名字換掉。仲介所已經預約了很多床位。裡面還有流程圖說明,先坐這台車,到這個分館,再去這家醫院,最後就是一張香港小朋友的ID卡。

 

Q:電影在香港試映的反應如何?

 

A:反應都很好,一開始以為老一點的才喜歡,但其實很多年輕人都很喜歡。可能因為現在香港的風氣是尋找認同,他們很久沒看過一個講香港的電影。

 

Q:導演一直以來就有當導演的夢想嗎?

 

A:小時候根本沒想過,我大學唸經濟,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後來回香港做經濟方面的研究員。我那時25歲,覺得這不適合,我是很愛動的人,不愛坐在電腦前;後來買了一台DV,在香港到處拍,我特別對菲律賓人感興趣,好奇他們為什麼來香港,就訪問他們,錄了很多,該怎麼辦?便想說學個電影。我很喜歡在學校的時間,可以很自由地用電影表達,這時沒想過畢業怎樣,一旦畢業就…shit(笑)。所以我覺得很幸運,能有這個作品。

 

Q:導演的一支短片《無情雨》,關於菲律賓籍女傭和雇主之子的情感關係,這跟剛才提到的菲律賓人訪問有關嗎?

 

A:有關,去電影學校之前我就拍這些紀錄片,要做畢業製作時,想起他們的故事。紀錄片只是訪問,沒有真的表達他們的心情,所以就拍成劇情片。

 

映後QA

 

主持人:《過界》這部電影入圍了今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也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競賽,這是導演劉韻文的長片處女作,請大家以熱烈掌聲歡迎。導演這題材蠻特別的,一開始是怎樣的事情讓你開始想寫這樣一個故事?

 

A:可能因為離開香港幾年,回來感覺不同,所以想尋找一個觀看香港的角度。

 

主持人:現在內地對一胎化的處理方式是可以生小孩,但有罰款?罰款多少?

 

A:最新頒發的法令是,如果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如果不是,就有很多人像片中一樣去香港生。罰款的話,每個城市不同,深圳是大都市,會多一點,可能30萬人民幣。

 

觀眾1:監製是施南生跟俞琤,可以談一下他們怎麼加入?在製作過程有給予怎樣的意見?

 

A:一開始我跟很多製片見面,但他們對題材有顧慮,後來我給俞琤看,他說我幫你,介紹了Nancy(施南生)給我。他們問我最想跟哪些演員合作,他們就去打電話,我真的很幸運(笑)。他們給我很大的自由度,Nancy一開始有要我改一點,但不是強迫,給我很大空間。 

 

主持人:片中也有很多資深電影人參與,如攝影是杜可風,美術還是造型是張叔平(導演補充是顧問),關於跟杜可風一起拍攝,他給你的幫助大不大?

 

A:很大,因為杜可風是我的偶像,可以跟他合作很幸運。當然我們也有吵架的時候,如果他提出我不喜歡的意見,我會生氣(笑),但我覺得創作就是這樣…(主持人:要激發一點火花)他提供了很多角度、方法,是我沒想過的。

 

觀眾2:劉嘉玲在片中代表香港本地人,她在遭遇困境時反應一直沒有很大,好像能hold住一切,但她在最後看見陳坤把妻子抱上計程車時哭了。我想知道導演在詮釋香港人觀看過界這議題上想傳遞什麼?

 

A:劉嘉玲這角色有點代表過去的香港,其實整個片是她尋回自己的過程。她太習慣金錢的束縛與幫助,我想知道,如果少了這靠山,她如何找回自己。她在前面經歷一些變化,但表現出來的堅強是一種自我保護,當她最後看見陳坤為太太所做的事,才知道很多事情無法用金錢衡量,還有很多過生活的方法。 

 

觀眾3:陳坤飾演在香港謀生的內地人,陳坤本身也是內地演員,但他在互動上常常是普通話夾雜粵語,語言方面這樣設計有何意義?

 

A:陳坤有點代表新的香港,因為香港現在很多新移民,廣東話、普通話夾雜,陳坤在講廣東話時,如果你有注意到,是有一點點不標準。雖然他的身份是香港人,但代表的是新移民。

 

觀眾4:首先我想更正一下,大陸之前就允許「雙獨」(父母皆獨生子)可以生兩胎,最新公佈是「單獨」(父母其一是獨生子)也可以。我的問題是,為何選劉嘉玲跟陳坤這兩位演員?劉嘉玲我可以理解,但陳坤是怎樣的考量?

 

A:這兩個角色很多時候是靠眼神、沉默來傳遞情感,一個眼神就有複雜情緒,所以我會找自己比較喜歡的演員。我看過陳坤很多戲,包括他早期第一、二部片到《畫皮》,看得出來他的表演範圍很大。我把劇本交給陳坤看時,他很快就答應,也花很多時間研究。

 

觀眾5:我覺得電影前10分鐘的調子有點暗,但在一個鏡頭後就亮起來,我想確認一下是我眼睛花了,該看眼科,還是導演真有設計?

 

A:應該沒有在10分鐘後變亮。

 

主持人:但電影前面太太躲在室內、不能曝光,窗簾全拉起來,可能因為這樣你才覺得比較暗。

 

觀眾6:我們在台灣看到的報導說,大陸人去香港生孩子、買奶粉會影響香港人的權益,不知道這部片在香港上映時有產生怎樣的漣漪?

 

A:後天才在香港上映,還不知道觀眾反應。這是香港近年的社會問題,我也只是反映不同的角度而已,沒想評論是非。香港人看到大陸人湧入時,剛開始會有點反感,因為只看到負面的東西,所以想藉由陳坤這角色,讓香港人在看見、了解他們的生活後想想:如果這是你自己,你會怎麼做?

 

觀眾7(粵語):導演我好鍾意這齣戲!有場戲劉嘉玲去找媽媽,雖然沒講地點,但從衣著來看是比較窮的人家,請問導演是否想透過這條線索,來讓觀眾對陳坤與劉嘉玲的角色產生連結?

 

A:香港近年來變得很快。劉嘉玲媽媽那一代,一切好像比較平等,但劉嘉玲這一代變化很大,貧富差距忽然拉大,所以透過媽媽這角色,來展現劉嘉玲和陳坤的角色也有接近的地方。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