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馬影展 │ 《我不是教你詐》司法講堂 文字紀錄
|
2023-12-05 |
時間:2023年11月11日(六)《我不是教你詐》映後
地點:台北信義威秀影城11廳
與談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法官|林幸怡
影評人|鴻鴻
文字紀錄:陳家儀
工作人員:今年是金馬第五年跟司法院合作金馬X司法影展,今天各位看的《我不是教你詐》隸屬金馬影展的罪與罰單元,金馬跟司法院在罪與罰單元合作精選了六部與司法息息相關的精彩電影,希望可以由電影作為橋樑,邀請電影界的代表與司法界的代表一起跟大家談談片中的各種議題。每一部片在臺北的映後都會有一場講堂,今天是司法影展的第一個司法講堂,非常榮幸邀請到臺北地方法院的林幸怡法官和影評人鴻鴻老師來到現場。
鴻鴻:大家好,等一下我會先講電影分析,再請林幸怡法官就司法層面為大家講解,最後開放大家提問。
其實《我不是教你詐》不真的是一部跟詐騙有關的電影,對不對?我們知道電影史上關於騙局的電影非常多,譬如說臺灣電影裡改編自中國傷痕文學的《假如我是真的》——這部作品源於果戈里的《欽差大臣》——以及好萊塢的《神鬼玩家》、《天才雷普利》等等,通常是用騙局來呈現角色的性格或體制的腐敗。《我不是教你詐》這部電影雖然從頭到尾都由一個騙局來貫穿,但其實比較像《單車失竊記》那樣的電影,《單車失竊記》講述一個父親因為丟了工作用的單車,所以不得不去偷別人的單車,後來被抓到,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時期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而《我不是教你詐》則用詐騙情節呈現像保加利亞這樣一個曾經被共產統治的中歐國家,在自由經濟後整個社會經濟和體制在今日的狀況。
保加利亞這個國家在電影裡的呈現有點不上不下,有比保加利亞更悲慘的國家,像跟主角學語言的女人便來自阿爾察赫,她從前活在戰爭下,必須逃到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去,逃離她悲慘的生活,所以她來到保加利亞。但身處保加利亞的主角,這個老婦人,她的小孩在另一個更文明、更先進的國家討生活。保加利亞的過去及未來被夾在這種不上不下的現狀中,它過去是被共產主義統治的極權國家,後來有一個場景是主角走到一個巨大的紀念碑前,那是蘇聯時期頌揚民族主義建造的紀念碑,主角的丈夫信仰列寧,所以她甚至不願意在她丈夫的墓碑上刻十字架,反而要刻一顆星,可是法律禁止刻紅星,他們就刻了個黑星,這其實有強烈的象徵意涵:過去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們現在仍是沒有信仰的狀態,宗教不能拯救保加利亞人,共產主義也不行,這是保加利亞過去跟現在的狀況。主角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她會去聽古典音樂會,聽巴哈的音樂,同時她在家裡教授語文,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的處境卻非常貧窮,生活過得不好,以至於她要找一個安身之地,不管是家、房子,還是死後的墓碑,就連找這麼一個安身之地都顯得困難,這部電影就是在呈現各樣的困難。
前段主角被詐騙的過程非常精彩,她最後把錢丟出窗外,不知道觀眾是什麼時候發現她被詐騙?整個情況非常逼真、間不容髮,這場戲用一個長鏡頭來拍攝。這部片很多一鏡到底的場,為了持續那種緊張感。我們發現「完了,錢被騙走了」,後來她去警察局報案——其實不是報案,她是去找錢,後來才變成了報案,而後被報導,主角從受害者變成了共犯。大家可以想想,這個劇情有沒有別的走法?如果今天你是主角,你在一通電話裡發現你正在協助當初詐騙你的人,如果你握有詐騙集團的電話,你會報警把他揪出來嗎?還是你會用主角的方式——跟詐騙集團建立良好的關係,慢慢賺錢,後來發現來不及,乾脆把整筆贓款拿走?你可以理解主角為什麼沒有去報案嗎?這可能跟她身處的環境、跟她的個性、也可能跟整個國家運作的方式有關,每個人都可以想想看劇情為什麼這樣走。當然第一要問合不合理,第二要問這樣走的目的是什麼?她為什麼會陷入輪迴?我覺得這部電影其實在講輪迴,像漩渦一樣往下墜落。好比說這個伊拉克女子來到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又想逃出去,這就是一個輪迴,不斷想去過更好的生活,但同時正常的生活又不斷往下墜,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什麼把主角往下拖?
接下來請林幸怡法官談一下詐騙,這個題目應該是所有的犯罪項目中,跟我們的距離最近、最切身的,我相信應該沒有人沒收過詐騙簡訊或電話吧?應該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只是你有沒有被騙到而已。其實我老婆的姊姊前陣子才被詐騙了幾百萬,非常慘,整個人很消沉,最可憐的其實不是被詐騙,而是她會不斷自責說「我怎麼那麼笨?」這是被害者的二重傷害。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請法官就司法面給我們解惑,謝謝。
林幸怡:謝謝鴻鴻老師,很高興可以跟在場的各位觀眾一起欣賞《我不是教你詐》並參與今天的與談,當初司法院的同仁跟我說「法官,來看電影和參加與談吧!」我非常高興,因為我是一位小學生的母親,上一次來電影院是看《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所以這次有機會來看電影,我欣喜若狂,沒想到今天看電影感覺好像3D閱卷,我就像身歷其境地在看卷宗,所以等一下我如果面無表情,那是我遇到案件的創傷導致顏面神經失調,不是我不高興(笑)。
我想先問大家,在最後一幕——主角的學生因為主角的關係受到「Lesson(教訓)」之前,各位希望主角被抓到還是不被抓到?我們現在不是在做國民法官的選任,所以大家不用緊張,自由舉手就好。希望她被抓到的舉手?希望她不要被抓到的舉手?兩個人數各半耶,還滿有趣的。
詐騙的確就像鴻鴻老師所說,是最近大家最關注的議題。我查了一下資料,從今年的一月到九月,被詐騙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電信詐騙的被告人次已經超過了二十萬,所以大家說什麼「臺灣是詐騙之島」、「詐騙險惡」,應該是事實。但這不只發生在臺灣,其實世界各地皆然。我沒看過保加利亞電影,看了這部電影覺得「喔,保加利亞也有詐騙」,而且他們的車手還是從羅馬尼亞找的,可見詐騙是個全球現象。看了這部電影會發現,其實詐騙的型態都非常相似,第一個:花招百出的詐騙手法,第二個:求償無門的被害人,第三個:從被害人轉變為加害人的過程,非常共通。先來講講詐騙手法,像《我不是教你詐》電影中的詐騙類型在臺灣比較不會發生,因為比較老套了。各位知道我們現在最流行的詐騙是什麼嗎?現在最流行的詐騙是投資詐騙,會有一個群組,有個老師可以幫忙代操盤。
鴻鴻:我的小姨子就是被投資詐騙。
林幸怡:沒錯!這真的有。各位,發大財事情怎麼會找你呢?我自己賺就好啦,對不對?但是就像我經過樂透行也會進去買彩券啊,大家看到有這麽好的機會都會心存僥倖。分期付款的詐騙雖然已經存在很久了,我想應該有十幾二十年,但還是一直位在前三名。而且詐騙集團很厲害,他們一直推陳出新地去思考人性的弱點,或用更新的手法來騙人。我之前有一次接到詐騙集團的電話,非常老的那種分期付款型詐騙,原先我買了一台吹風機,對方說變成買了十二台吹風機,但因為我講任何電話語氣都非常冷淡,所以當對方說「妳買了十二台吹風機」時,我說「太棒了,我就是想要十二台吹風機」。詐騙集團說:「小姐,是『十二台』吹風機欸!」我說:「嗯,我真的很想要十二台吹風機」。後來他開始有點情緒上來,我那時候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就跟他說「你這個詐騙手法真的很老套」。結果他忽然就冷靜下來,說:「那妳告訴我,現在新的詐騙手法是什麼?」我說:「等一下,現在是怎樣?學術交流?」他說:「我真的很想知道大家現在都用什麼手法在詐騙」。我覺得詐騙集團真是充滿求知慾,他們不停在發展。儘管司法界和檢調單位一再宣導,但永遠都有新的詐騙發生。
第二個是求償無門的被害人,我是重大金融庭的刑庭法官,看到的受害金額常常都滿可怕的,動輒上億,上百億也有,所以常常有很多被害人在庭上時,法官問被害人對有罪無罪、判重判輕有什麼意見,大多數被害人都會說:「我根本不在乎,我只想要我的錢回來。我才不在乎這些人被判怎樣,把錢還給我就好」。但很無奈的現實是:錢非常非常難拿回來。為什麼?像《我不是教你詐》主角這樣70歲的老太太,開車在市區晃來晃去都沒有被抓到,在臺灣大概不可能,因為臺灣的監視器非常密集。我們有車牌辨識系統,我們可以查金流,但最後被抓到的是誰?就跟電影裡講的一樣,我們會找到交付人頭帳戶的人,我們會透過監視器看到去拿錢的車手,看到去拿人頭帳戶的取簿手,但沒有辦法再往上追了,這會涉及到下一個問題:加害人變成被害人。因為這些人做了交付帳戶、取簿、收水的工作,就在這設下了斷點,無法再向上追查。就像鴻鴻老師剛剛講的,這是一個輪迴。法庭上常常看到很多人的經濟狀況非常悲慘,各位可能也在報章雜誌上了解過,很多少年加入詐騙集團,或跟狐群狗黨一起賺這種快錢,他們可能沒有一技之長,你在法庭上看著他們,會覺得他們處境堪憐,但正是這些可憐的人設下了斷點,讓檢調單位沒辦法找到那些所謂可惡的人。
這時候要怎麼做呢?第一個是不要被騙,但人生無處不是欺騙,像小時候的「紅包我幫你保管」還有「減肥永遠從明天開始,吃完這頓就減肥」,全部都是詐騙嘛。想從騙局中掙脫,那我們每個人都得一直思考。我現在不是在檢討被害人,而是大家要想:「我有那麼美嗎?會有外國軍官不遠千里想跟我在一起?我有那麼幸運嗎?居然會有投資團隊想邀我一起投資?」內政部都有告訴大家三個C,第一:Calm,就是冷靜;第二:Check,去查詢相關的訊息;第三:Call求救。《我不是教你詐》裡有一位警官一直說「如果有需要幫忙,妳可以找我」但主角就是沒求救,雖然有很多原因導致她這樣。
如果有親朋好友被騙,千萬不要怪他,現實案件常常像電影演的一樣,被騙的多是老年人,他可能沒有很強烈情感支持的人,詐騙集團他們很用心在經營人際網絡,爸爸媽媽發早安午安晚安的長輩圖給我,我連點讚都不會;而詐騙集團不是,詐騙集團會再發一個長輩圖,早安,祝你有愉快的一天。爸爸媽媽說我今天如何如何,你就按個讚結束這一回合,但詐騙集團不是,他記得你的門診時間,他記得你要回台大,記得你得什麼病,你每天要吃幾顆藥,人家那麼用心經營人際網絡,把爸媽的錢騙完,你一個平常連按讚都沒有的人,卻說「你怎麼那麼笨」,實在太苛責這些不幸被騙的人。所以要避免自己被騙,如果被騙就好好陪被騙的親友,抱著錢拿不回來的心,走過相關的程序。
我昨天無聊滑手機,發現昨日(2023.11.10)是馬丁・路德的冥誕,不是金恩博士喔,是基督教改革的大將。他因為反對教廷發贖罪券、主張新的教義,所以遭到審判,要審查他是不是異端。在最後陳述時,審判員問他有什麼話要講,他說「違反良心是愚蠢的,而且很危險」。他堅持自己的立場,因為他別無選擇,希望上帝可以幫助他。電影一開始不是有個墓碑嗎?一邊要黑星,一邊要十字架,所以我們假定主角是個有信仰的人,而當警察請她出來作證,說可以幫到別人,她就去分享了她的經驗。但是違反良心是危險的,你們可以看到她一步一步往下,越走越深,這部電影就是個被教訓的過程。我簡單分享到這邊,祝大家不要被騙,也不要去騙別人,謝謝。
鴻鴻:我想問法官一個問題,我們畢竟是在看故事,看到後來不可能不同情主角,當最後騙徒來到主角家,抓住了錯誤的受害人時,如果妳是主角,妳會怎麼做?
林幸怡:這真的很難,因為如果我去報案,警察可能就會發現我是車手對吧⋯
鴻鴻:好啦,我知道妳一定答不出來,因為這就是個道德難題嘛。我覺得法律是必要的,但是法律常常沒辦法解決道德難題,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說故事。我們需要電影,需要小說,需要這些故事,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真的了解這些人物的處境難在哪裡。我們可以說主角其實是自作自受,因為她大可以在一發現時就去報警,但她沒有,她有她的弱點,但誰能說自己沒有人性的弱點?
當你做了錯事,你很難再站在完全正義的那一邊,這其實會讓難題越來越沒辦法處理。所以我覺得《我不是教你詐》最後的發展其實是為了push 觀眾,因為觀眾一開始一定會同情主角,但同情到最後會有點同情不下去,你開始從旁擔心她,變成覺得:「天啊,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最後,你已經沒辦法作為上帝去解決問題了,這就是所謂的道德難題,我想這是這部電影最後要丟給觀眾的東西。事實上,我們的人生充滿了這種難題,你可能只能講出來跟大家分享,得到某種緩解,但你沒有辦法求得最後的正義。這樣講會不會很悲觀?
林幸怡:求得最後的正義⋯⋯我們接下來要討論什麼是正義嗎?很多詐騙案的情況真的很難處理,有一種詐騙類型是吸金,各位知道吸金嗎?我們一開始看到某甲是告訴人(也就是被害人),某甲說我被騙錢了,我好生氣,下次來,他卻變成組織的小頭目。
鴻鴻:變成一個老鼠會。
林幸怡:對,某甲他變中層了,他可能會被法官不起訴處分,但最後他變成最上面的人,他「力爭上游」,覺得「與其我被騙,不如我來發展那個組織,我來當第一隻老鼠」。這種我覺得沒什麼好同情的。但另外一種是像主角這樣,一開始讓人同情,她求助司法,但司法沒辦法幫她解決任何事情,司法也不是萬能的嘛,但當司法沒有辦法接住人的時候,是不是代表那個人就可以把司法撞出更多洞,讓大家一起搞個稀巴爛?我覺得也不是,其實這就是選擇。就像我一開始問大家「希望主角被抓到,還是不被抓到?」這種問題一樣,大家看事情會有不同的評價和觀感,但就像主角的兒子講的:「為什麼妳一定要把錢丟出窗外?!」如果有其它選擇的可能,大家還是要做出當下最適當的選擇。
鴻鴻:現場觀眾有沒有人想提問?我們有三個禮物可以送給前三位發問的觀眾。
觀眾A:剛剛法官有提到關於主角的選擇,當兒子問她要墓地還是靈骨塔,她其實有兩條路可以選,另外當警察尋求主角去分享她的詐騙經驗,我覺得主角沒有預想到自己有可能會變成媒體攻擊的對象,如果警察把前提講得很清楚說「妳今天站出來講,可能會受到很多輿論的抨擊」,主角可能就會選另外一條路,她不出來分享,也不會一步步走向更不好的途徑。我們對被詐騙人的歧視——覺得他很笨很傻,整個媒體環境獵巫的行徑,我覺得都會惡化像《我不是教你詐》這類故事的發生。所以我想問問大家,為什麼會覺得主角在這樣的情境下仍不值得同情?
鴻鴻:妳提到的其實是體制或環境的問題,法律機構跟媒體共構出的環境其實對受害者非常不友善,這位觀眾注意到的是環境的問題。
林幸怡:當你被騙,事後回想一定會懊悔覺得:「怎麼會這樣?」,我們在法庭上什麼千奇百怪被騙的理由都看過,還好現在可以戴口罩,臉部表情不用控制,要不然有時候我真的忍不住要表情扭曲,然後可能就會被陳情。被騙絕對是值得同情的,這無庸置疑,但我想這是兩件事,他被騙,值得同情,但是他可不可以反過頭來去騙人?這是另外一個議題,因為值得同情的被告很多,不值得同情的也很多,很多犯罪背後的情況的確值得同情,這是我們在良心上面的考量,不能夠用這個來⋯⋯這要是講起來甚至涉及到動機錯誤、法益關聯性錯誤,大家也不是來上刑法課的,就姑且不論,但是他值得同情跟他該做什麼選擇,我想應該可以細緻地區分。
觀眾B:既然主題是罪與罰,我想問為什麼詐騙在世界上會越來越氾濫?是不是罰的這方面很弱?法官可以幫我們講一下嗎?
林幸怡:我前幾天看了某個報紙,說臺灣詐騙險峻都是因為司法失靈。在場觀眾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這篇?我覺得不只是這個問題。各位可能覺得臺灣是詐騙之島,但其實大家知道全世界被詐騙最嚴重的地方在哪裡嗎?我查了一下,詐騙金額最多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法律很輕的地方嗎?那是個還有鞭刑的國家。這跟你們的認知不一樣吧?所以刑罰是一個問題——我被抓到、被關,可能我會去思考自己的作為應不應該,但不只是這個問題而已,臺灣還有很多問題,像人頭帳戶氾濫,或者是大家遵法意識不高,覺得自己只是在做代儲、代存遊戲點數,大家會為自己想很多理由,然後去做這些可能已經違法的事。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落實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刑度可能是個問題,但不是唯一的問題。而且其實刑罰沒有很輕,我們修法之後,如果是三人以上的詐騙,都是判一年以上,所以我並不認為這是導致臺灣詐騙很多的問題。我題外話分享,其實很多臺灣人去柬埔寨做詐騙,並不是騙臺灣人,原因是臺灣人不好騙,而且又很窮,所以詐騙集團已經轉向到人傻錢多的其它國家。
鴻鴻:請問哪個國家人傻錢多?
林幸怡:我不知道哪個國家人傻錢多,但我知道韓國跟新加坡被騙的金額好像是臺灣的好幾倍。所以你說詐騙多跟刑罰有沒有必然的關聯?我沒有辦法完全連結。
觀眾C:我想請教法官,是不是因為有新興工具的出現,才容易有更多詐騙?例如說手機、網路,詐騙集團有更多媒介可以詐騙。剛剛法官您也有說,詐騙集團會用LINE群組,他也很關心人,科技雖然把很多人拉很開,但詐騙集團會利用這些縫隙去攻擊人。那麽是不是該控管這些新興工具,而不是講刑度?
林幸怡:我不想暴露我的年齡,我「聽說」以前有種東西叫金光黨,各位知道金光黨嗎?詐騙一直都有,是不是新興的科技導致詐騙的猖獗?我覺得也有。現在有個問題是:新興科技導致金流難以追蹤。現在最夯的cryptocurrency (虛擬貨幣)讓反洗錢更難追到金流下落,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國際的金流等等,這些都會讓錢到底去了哪裡更難追,這是一個問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檢調單位和全球的司法互助會開始關心這些問題,然而可能又會有新的方式進來,如何讓管控的力度和查緝的技巧跟得上詐欺集團?這的確很重要。
鴻鴻:我覺得跟工具不見得有必然關係,像我有個朋友,就被他同事了幾十年的同事騙,這就跟工具一點關係都沒有,詐騙其實還是用人情去誘發貪婪,這用任何工具都能做到,用工具只是更方便而已。
謝謝大家今天來參加司法講堂,《我不是教你詐》還會上映,歡迎大家推薦朋友去看,尤其如果他們還沒有被詐騙過。如果被騙過就千萬不要來看,太傷心了。
《我不是教你詐》司法講堂 影音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