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馬影展|影人講堂:陳英雄 文字紀錄
2023-12-04

 影人講堂:陳英雄 20231120大師講堂 陳英雄《火上鍋》04.jpg

日期:20231120日 /《火上鍋》映後

地點:MUVIE CINEMAS TITAN SCREEN

講者:導演|陳英雄

主持人:楊元鈴

口譯:張筑悌

文字紀錄:侯伯彥

攝影:蔡耀徵

0601電子報Bar

楊元鈴:《火上鍋》獲得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也是陳英雄導演睽違影壇七年、爐火純青的力作。導演最後有來到現場跟大家一起看,也很滿意影廳的音效跟視覺感受。大家能在大銀幕看這部片的光影流動非常幸福,又有茱麗葉畢諾許跟前男友的浪漫情調,非常迷人的一部片。請教當初是什麼樣的靈感,會想拍美食題材?

 

陳英雄:我不知道(講中文,全場笑)。一直都很想拍藝術主題的電影,想拍美食是因為可以非常真實地呈現,如果是拍一部名畫家電影,要怎麼叫演員來畫名畫家的畫呢?做美食是最好的,可以處理真正的食材,做出整個藝術的過程。

 

楊元鈴:最後看到導演把這部片獻給太太,他的最佳女主角。感覺本片像一封情書、一首情歌,感性、溫柔、優雅,是一開始就決定用這樣的方式來拍做菜嗎?

 

陳英雄:首先這是自由改編,是從一本書重新創作的。書的開頭是女主角已經過世,我只對其中幾頁講美食的部分特別感興趣,其他的故事情節不是那麼有趣,所以想呈現女主角還在世的樣子。我到了這個年紀,很想拍一個跟夫妻有關的故事,通常電影很少去講一對快樂夫妻的美好感情,非常少電影會這樣描繪,對我來說是個挑戰,想講美好夫妻的愛情故事。

 

當然這部片要獻給我的太太,她今天也坐在這邊跟我們一起。片中所有藝術跟美學都是靠她幫忙完成,她不僅是這部電影的藝術總監、服裝、化妝等等,所有片中看到的場景裡用的那些東西,都是由她的眼光精心挑選。

 

楊元鈴:感覺這部片是兩人共同合作的完美藝術品?

 

陳英雄:可以這麼說。

 

楊元鈴:茱麗葉畢諾許的角色,她是原來就這麼會做菜嗎?還是拍片的訓練?她跟班諾馬吉梅兩個演員是怎麼找到的?

 

陳英雄:我的運氣很好,兩位主角都會做菜。尤其男主角很喜歡自己去市場買菜,是非常會做菜的人。本來希望他們每人能給我一週的時間進行廚藝準備,但因為他們都太忙碌了,每個人都只能給我半天。他們都是很了不起的演員,即使只有半天的訓練,但在銀幕上,我們看到的都是非常完美的呈現。

 

楊元鈴:片中出現了非常多道菜,好奇現場拍那些菜後來是誰吃的?還是拍完就沒了?不太專業但很好奇的問題。

 

陳英雄:劇組吃的。都是真的食材、真的烹煮,每日收工時劇組就開始吃。連演員也是,有些場景的戲在吃,我喊卡之後,演員還是繼續吃。所以每次一喊卡,道具組就會來說:「盤子給我。」,演員會說:「等等,等我吃完!」這到後來讓我太太的工作非常困難,有一天她說:「不能再吃了,那個衣服已經不能再放大了!」有一天還跟我說:「這場戲就解開扣子演吧。」

 

楊元鈴:片名《火上鍋》(Pot-au-feu),這道菜是怎樣決定的,才變成這部片的一個主題?

 

陳英雄:其實「火上鍋」這道菜在法國非常普遍,一般人都會做。男主角決定選擇這道菜,加上女主角的才能和廚藝,想用這道最簡單的菜來征服王子的胃。法國冬天時,大主廚們會靠自家本事來推出個人版本的這道料理。幫電影擔任主廚的那位主廚,我當時跟夫人一起到他的三星米其林餐廳吃飯,那時是冬天,主廚剛好在做這道菜,我們就決定來吃。不像在家裡吃,而是非常優雅的,共有六道菜,高雅、豐富、漂亮、精緻。

 

楊元鈴:本片真的要吃飽了再來看,不然很折磨。另外非常迷人的是攝影的光影,導演曾經跟李屏賓大師有非常多次的合作,蠻訝異這次沒有找賓哥,但這部片還是有非常迷人的光影。可否聊聊攝影的部分?

 

陳英雄:電影通常都需要美術設計,設計出所有很美的東西,之後要靠攝影師在燈光上把美好的東西呈現出來。光的部分靠攝影師,景框裡屬於戲的部分比較是靠導演。賓哥的取景是非常厲害的。這次找來年輕的攝影師,是因為他之前唸書時,有請賓哥到學校去演講,跟他學了很多,也非常喜歡他。我覺得賓哥對於全世界想做攝影的人來說,是一個取得靈感、獲取經驗的對象。

 

楊元鈴:延續光的部分,電影主角也談到他們最喜歡的季節,片中的光影跟人物故事也有種季節變化感。這是劇本改編時就決定了嗎?

 

陳英雄:本片拍攝期是四月跟五月,總共只拍了三十天。剛開拍時,那個地區剛好來到冬季尾聲,樹上是沒有葉子的。所有的光線也都要靠打燈,無法靠自然光處理。如果今天是跟賓哥工作,我可能就都不理他,他就自己打他的燈,打完就看他要做什麼。這次也差不多一樣,但比較會去留心攝影師怎麼處理,並沒有去跟他說希望光影是什麼樣子,我的想法是希望這部片能呈現女主角靈魂的深處,她說:「我喜歡夏天,我的心被夏天炙熱地燃燒著。」所以希望是比較暖的色調。

 

20231120大師講堂 陳英雄《火上鍋》02.jpg 影人講堂:陳英雄

 

觀眾A:導演你好,我是第一次看你的片,深受感動,非常好看。想請問最後一句女主角問男主角的話:「你把我當成是妻子,還是廚師?」,男主角回答「廚師」,握了她的手、親吻她、說謝謝。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句忽然眼淚就流下來。我的疑問是,為什麼他會回答「你是我的廚師」呢?

 

陳英雄:這個結尾非常重要,用來特別呈現出女主角是誰、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她是一位獨立自主的女性。我希望她能有一份工作、職業,而不是某某人的太太。重點是,角色其實非常想回答「你是我的太太」,可是他知道不能給這個答案,看他臉上的表情,他有想一下、停了一下,告訴她「你是我的廚師」,女主角也明白了,就說「謝謝」。對男主角來說,他真正想講的不是這個答案,所以也有點痛苦。

 

楊元鈴:對於這個問題和回答,兩個演員有不同的詮釋嗎?有沒有討論過?他們的態度是什麼?

 

陳英雄:很少討論,我希望在現場一起發現戲的內容。拍這部片有兩次給我非常大的驚奇。首先,男女主角在二十年前是一對情侶,同時也有一個女兒,但他們分開之後就再也沒有一起演過戲,所以當時對於找他們來演這個關係其實有點緊張。

 

開拍第一天很順利,原來的擔心都沒有發生。到了茱麗葉畢諾許的最後一場戲,她跟班諾馬吉梅在散步,開始聊喜歡哪個季節,之後轉過身親了他。一喊卡之後,班諾馬吉梅跑來問我:「這有寫在劇本裡嗎?」,我說:「沒有。」,他問:「那她為什麼要親我?」,我說:「我怎麼知道,我又不是女演員,她一定是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角色要做出這樣的回應。」他又問:「那你覺得等一下再拍,她會不會親我?」我說:「我不知道啊!」(全場笑)

 

第二個故事,剛剛講到是廚師還是妻子的問題,那場戲拍到那一刻時,班諾馬吉梅告訴茱麗葉畢諾許:「你是我的廚師,也是我的太太。」我就說:「你怎麼這樣講,這顆鏡頭這麼難拍,你還講這個不對的答案。」他說:「沒辦法,我已經迷失在她的雙眼裡了。」

 

觀眾B:我的觀察沒錯的話,本片好像沒有配樂,最後一瞬間才接了片尾曲。蠻好奇這個安排,音效佔了蠻大部分,看他們做菜有點像在聽ASMR。

 

陳英雄:對,如果你有看我以前的作品,我很喜歡在電影裡使用音樂。這部片在剪接好、聲音整理完之後,我忽然發現不需要放任何音樂,它是如此真實、寫實又準確,當時就決定不要再放音樂了,片子本身就像一首樂章一樣從頭到尾。

 

楊元鈴:開場男女主角在做菜,那種行雲流水的流動,整部片就有一種奇妙的音樂性,沒有真的音樂,但是好像把音樂性灌注到所有場面調度跟光影變化裡面,很迷人。這部分是怎麼樣做到的?沒有放配樂,影片卻充滿了音樂性。

 

陳英雄:你都說完了。拍片現場就是我的廚房。

 

楊元鈴:整部片就是你端出來的一道菜。

 

陳英雄:是的,《火上鍋》。

 

觀眾C:導演以前跟梁朝偉拍戲,梁朝偉今年在威尼斯拿到終身成就獎,你跟法國和東方的明星合作有什麼差別?

 

陳英雄:完全沒有不同。

 

楊元鈴:非常直接,大師就是大師,誰在他手上都一樣。

 

觀眾D:男主角到了最後終於吃到一道令他感興趣的料理,願意起身去找傳說中的女廚師。這一幕他的心境,是代表他純粹帶著對美食或高手的嚮往去的,還是心中若有似無地帶著一絲對於新的愛情的嚮往?

 

陳英雄:我不知道(講中文,全場笑)。

 

20231120大師講堂 陳英雄《火上鍋》03.jpg 影人講堂:陳英雄

 

觀眾E:我很久沒看到一個幸福、有信仰的故事,但其實不是很戲劇化,大部分是日常生活,只是這個日常生活,變成我們可以一步步了解到導演想傳達的某種信念,感覺應該是有個影像或敘事的策略,你自己是怎麼規劃這樣幸福但日常的故事?是怎麼做到的?在前期的思考有多少是來自改編,或是來自自己的?

 

陳英雄:要這樣拍真的很難,如果電影的劇情高潮迭起,那是很容易的;但要拍一切都這麼順暢、幸福、和諧,真的非常難,沒處理好就會看起來沒有靈氣。我覺得我的年紀已經來到這裡了,可以很好地掌控我的藝術創作。

 

楊元鈴:我覺得就像片名一樣,火上鍋是很普通、常見的菜,但是像中文說青菜豆腐是最難做的,感覺導演這部片也是回歸青菜豆腐,最簡單、最日常,也最難。

 

陳英雄:主要想讓觀眾看片時有種緩慢的感覺,在這個緩慢裡面又有美食的呈現。我覺得不是「簡單」這件事,我是想在片中呈現「時間」這個主題。

 

觀眾F:看起來這麼好吃的電影,有沒有想過回到越南拍攝美食?

 

陳英雄:我很想,但是要看有沒有製作公司願意合作,我也會很想回到越南拍攝跟美食有關的作品。

 

觀眾G:男女主角的對談有種飲食文學的感覺,好奇剛有提到本片取材於小說作品,裡面的對話也有引用自小說嗎?有哪些富有詩意、關乎美食、自然季節的對話是導演自己的有感而發?

 

陳英雄:很多對白是自己寫的,只有用書裡在講美食好吃的部分。片中整桌人在吃飯,男主角一直講話的部分,都是我寫的。一段很有哲學跟智慧的話,是說:「這些人也來到了某個年紀,但是他們不怕老,他們也喜歡每個季節、等待每個季節的到來,也在等待每個季節可以給他們什麼樣的東西。」這是我最想表現的對白內容。

 

觀眾H:導演較早期的作品,比如《三輪車伕》、《夏天的滋味》、《青木瓜的滋味》等等,比較是以越南為主要舞台,後期您把視野逐漸投向西方世界,過程中看到您的變與不變,比如對女性處境的關照一直是重要主題。請教您取材上的考量,以及創作歷程中關注焦點的演變?

 

陳英雄:《三輪車伕》是關於男性的,是我拍得最暴力的一部電影。並不是我去找題材,是題材來找我。當我看到一個有難度、挑戰性的東西,就會想要拍。我很喜歡挑戰困難,會先看到題材裡面,覺得這個電影語言是難的,才會去選擇。

 

楊元鈴:本片對您來說最難的部分是什麼?給自己設定的困難跟挑戰?

 

陳英雄:最難的是怎麼樣在片中讓愛情跟美食平衡,我們常常看到電影開頭在講食物,後面開始講愛情,食物就不見了。最難的是怎樣平衡,又讓食物有很多的呈現。很重要的是中間那場戲,男主角決定做菜給女主角,這時就完美呈現了愛情跟美食的結合。

 

另一個挑戰是開場,那場戲非常難,要怎樣做到自由、和諧、優雅,又要很精準地做到想做的東西,非常難處理。我當時拍攝這部片給自己的目標與嚮往,是拍完這部片,之後任何導演想拍美食,這部《火上鍋》就是你的挑戰(全場鼓掌)。

 

觀眾I:片中的美食有很多繁複的料理過程,或是精緻、有美學觀點的料理。這些都是導演自己想出來的嗎?還是是跟米其林餐廳主廚一起討論出來的呢?

 

陳英雄:我們常看很多美食電影或節目,一個盤子擺得美美的,這是我想避免的,這些我們在別的地方看太多了。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我首先要去掉那些美美的呈現。再來我希望是一大盤,不是一點點那種擺盤、顏色怎麼弄什麼的,全都不要。這些是跟主廚一起討論的,當然實際上的擺盤跟醬料位置等等,是靠藝術總監幫忙設計。

 

觀眾J:我很喜歡最後一幕的鏡頭,很有餘韻。討論劇本時就有這一幕,還是現場才設定的?

 

陳英雄:這個三百六十度旋轉的鏡頭在劇本裡就寫好了,其他場次的戲比較是我到現場再決定怎麼拍,但這顆是本來就寫定的。第一次就是轉三百六十度,第二次轉到一半時攝影機慢慢往後退,這時會發現整個環境、顏色和燈光全部跟著改變,變得比較明亮一點,因為要告訴你有人物要登場了,先慢慢後退再慢慢前進,再放到兩位主角身上,讓他們去問最後這個最重要的問題。


楊元鈴:最後導演有什麼想對台灣的觀眾說?

 

陳英雄:請你們一起跟身邊的人分享這部電影,因為這是一部看完非常愉悅的電影,會很難忘記,它講的是美好的愛情、生活、人與人之間的分享,以及我們跟喜歡的人交談,會講出多麽美好的話語,希望你們跟身邊的朋友分享,請他們來看這部電影。想特別在片中呈現人與人之間的美好、友情的美好、文化的傳承、慷慨的價值觀等等,這些非常重要,也不好處理,作為一位電影導演,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如何將這些東西很好地拍攝出來,並傳遞給大家。

 

楊元鈴:《火上鍋》將於明年2月23日美味上映,歡迎明年繼續把這些愛和感動分享給大家。

 

影人講堂:陳英雄

 

0601電子報Bar

2023金馬影展|影人講堂:陳英雄 TRAN Anh Hung 影音紀錄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