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馬影展 │ 將私密感受影像化,捕捉香港詩壇風景——《詩》導演許鞍華訪問
|
2023-11-24 |
將私密感受影像化,捕捉香港詩壇風景——《詩》導演許鞍華訪問
文/韋晢
編輯/謝佳錦
本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堪稱死亡之組,五位入圍導演——許鞍華、蔡明亮、王兵、林正盛、趙德胤——皆是華語影壇的重要作者,也都在本次的入圍作品中展現了信手捻來、瀟灑自信的深厚功力。其中,許鞍華導演在以香港詩人為題的紀錄片《詩》中,乍看以輕鬆隨性的風格和詩人暢談,卻是以不明說的溫柔傳達對香港的情感。
談起本片的創作契機,許鞍華提到除了資金上的問題,自己過去一直認為將新詩影像化是不可行的,思考了十幾年後才在一次閱讀黃燦然的詩作時,理解到由閱讀時的主觀感受出發,而非畫面先行的轉譯策略:「黃燦然的詩呈現時空的一種交替,而不是純粹的漂亮畫面或一種抒情的感覺,所以我就有一點領悟,覺得可以從這裡開始處理詩。」電影裡以街道、茶餐廳畫面搭配新詩朗誦,也都是許鞍華對閱讀時的主觀感受加以詮釋的結果。
至於在電影中選擇以黃燦然、廖偉棠兩位離開香港的詩人作為主要受訪者,許鞍華解釋其實最一開始就是想拍攝兩人,因為在性格上比較能接受訪問,得以大方交流文學以外的生活面向。而前段訪談多位詩壇前輩,則是為了要捕捉一個香港新詩界的「風景」,也提示了後段兩位詩人的創作淵源。「這些早一輩的詩人有種幽默、生活化的調性,不是那麼悲壯、抒情,輕鬆起來很有詩意。」許鞍華說道。
而電影中輕鬆的調性,也來自於不採用正規的「說話頭」(talking heads)鏡位,而是讓攝影機在許鞍華和詩人之間游移,建立了訪談者與受訪者的對等關係。許鞍華對此解釋道,拍攝現場使用了雙機拍攝,一台僅拍攝受訪詩人、另一台則帶到自己,而最後會放入導演的畫面,其實是剪輯師的決定。許鞍華笑說:「一開始的時候剪輯師放了我進去,我本來還覺得太醜了,不願意放。」
電影最後,則是收尾在受訪者對許鞍華創作初衷的提問,使導演搖身一變成為鏡頭下的主角之一,談起自己對詩的喜愛。許鞍華表示一開始還想過邀請不同世代的詩人進行對談來作為結尾、也有實際拍攝數位新生代詩人,但剪接師選擇以這段意料之外的對談收尾,加上自己經思考後將影片主題重新聚焦,於是才同意在以自己真誠的創作初衷為電影收束。
不過,真正串連起電影片段,並在最後拼湊完整的,是一張來自畫家John Inglis的畫。許鞍華說:「我感覺這幅畫很像一個詩的感覺,於是就打算用這幅畫來串連電影,從散落的詩人肖像開始,連起不同的人、特寫、訪問,表現詩的源流。」電影最後,配樂轉變為交響曲,一幅林間小路的圖像在眼前展開,那不僅代表著香港新詩的源流與去向,似乎也象徵著許鞍華透過一生的電影創作所傳遞著的,對香港的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