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馬影展 │《熊熊遇見小小鼠:拯救音樂大冒險》導演陳靜仁訪問
|
2023-11-20 |
在限制的環境中,找尋自己的聲音——《熊熊遇見小小鼠:拯救音樂大冒險》導演陳靜仁訪問
文/萬孟賢
編輯/謝佳錦
攝影/康志豪、蔡耀徵
曾在首集電影《熊熊遇見小小鼠》(Ernest & Celestine,2012)團隊中擔任動畫師的陳靜仁(Julien CHHENG),睽違十年,與導演尚克里斯多夫羅傑(Jean-Christophe ROGER)共同推出續作《熊熊遇見小小鼠:拯救音樂大冒險》(Ernest and Celestine: A Trip to Gibberitia,2022),並一舉入圍凱薩獎及盧米埃獎最佳動畫。
這十年期間,陳靜仁曾赴美國,在大工作室中學習3D動畫技術。不過他坦言,不太習慣美國的文化及創作環境,規模大、體制完備,卻不太容易接受新的想法;相對而言,在法國創作動畫,雖然預算少,但自由度高,於是他回法國發展。於2018年正式展開《熊熊遇見小小鼠:拯救音樂大冒險》長片工作之前,他已參與相同IP的16集短片影集,同時一步步建構出本集重點--棕熊阿尼故鄉「夏拜國」的世界觀。
論及雙導演的分工,陳靜仁笑稱羅傑像是棕熊阿尼,自己則像是老鼠小琳。因為羅傑工作動畫劇集的經驗較豐富,主要負責故事及場景設計的發展,他則主攻動畫技術層面。但藝術上的大方向,兩人皆會共同決定。
第一集講述兩隻動物的相遇與羈絆,雖然有加入新發展橋段,但仍大致依據原著繪本《奧尼熊與莎琳鼠》的劇情走。第二集則是完全原創,一開始拿到的劇本受眾年齡較低,團隊接手後,加入更多社會層次的探討,因此出現法律禁令及反叛組織等元素。
談到如何建立立體且複雜的「夏拜國」,陳靜仁表示其實他是先從角色出發,設想具有叛逆性格、擅長音樂卻具備孩子般瘋癲及玩心的阿尼,會有什麼樣的家庭?他的父母分別從事什麼工作?婚姻狀態如何?再逐漸發展出整個國家。文化背景有參照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等國,山水城鎮風貌則是取材自哈薩克一帶的環境。
第二集的追逐場面增多,如何平衡動作及喜劇元素,讓故事保有起伏跌宕之節奏,也是一大挑戰。對此,他們採取「一舉多得」的效率敘事法,例如利用阿尼違法演奏音樂受警察追趕的橋段,順勢地介紹夏拜國城鎮風光。特別的是,從首集便負責配樂的作曲家Vincent Courtois,在創作團隊中具備重要份量,片中幾乎所有音樂演奏的片段,都是先有音樂再發展畫面,而數場追逐及動作場景,也會配合樂曲節奏進行設計。
創作多少有自我投射成分存在。陳靜仁原本就讀理工科系、父母期望他當工程師,因為喜歡美術,他破釜沉舟花了三年練習、累積作品,並瞞著家裡參加考試,順利進入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三的戈布朗視覺學校(Gobelins)的動畫部門。
他正如電影中的棕熊阿尼,不甘於父親安排的職涯,進而離家追求自由及藝術夢想。雖然夏拜國因為阿尼的反叛,一夕之間改變政令禁止音樂,為了動畫的娛樂性,劇情不免略顯浮誇,但陳靜仁仍想藉此鼓勵孩子們:勇於突破環境中的限制,找尋自己的聲音、做自己想做的創作,努力證明自己,不要埋怨父母。
棕熊阿尼與老鼠小琳個性相襯互補,他們既像家人,相處又像朋友,甚至還有隱微的愛情成分存在。陳靜仁承認,如此不貼標籤、不輕易定義的「非典型」夥伴關係,確實是團隊刻意為之,如果有下一部作品,應該仍會維持現在不說死的狀態。原著問世於80年代,其實帶些「精品藝術」氣質,他們也期待,透過電影直接、親人的特性,能把這部作品推廣給更多來自不同階級、教育程度及文化背景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