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馬影展 │ 會做夢的人才有明天:《明天比昨天長久》導演姚志衞訪問
2023-11-19

會做夢的人才有明天——《明天比昨天長久》導演姚志衞訪問

 

文/華疌
編輯/謝佳錦
攝影/蔡耀徵

 

取材自個人成長經驗,歷時七年打磨,新加坡導演姚志衞的首部劇情長片《明天比昨天長久》(2023)入選柏林影展新世代單元,也曾於香港電影節、溫哥華影展播映。故事聚焦一對父子,缺乏溝通,相互關心卻說不出口。城市稠密的工業空間,令人倍感窒息。青春期的小明敏感內向,生長於單親家庭,在學校也格格不入。從台灣到新加坡打工的父親,忍受不眠不休的工作壓力,惡劣的環境和職業傷害侵襲著他的身體。當城市牢籠打開,困獸復歸山野,遊走在廣闊的自然空間,孤獨靈魂渴望尋找出路,探尋存在的意義。

 

《明天比昨天長久》 映後QA 《明天比昨天長久》 映後QA

 

電影是夢的機制

 

「電影中的爸爸都沒有睡覺,只有兒子有睡覺。」在姚志衞導演的設定中,有夢可以做的人,才有明天。

 

創作電影的過程,也很像做夢。「我會特別留意我在寫劇本、剪接時期做的夢,如果一有感覺,我就會強迫自己醒過來,馬上記下來。」

 

夢、感覺、直覺、潛意識,在訪談中,姚志衞多次提到這些詞語。

 

談及故事源起,姚志衞說:「剛開始的想法源於我的成長經驗,比如小時候奶奶過世、爸爸生病,在男校被霸凌。但寫劇本的時候,我更多是跟隨直覺。」

 

當我們追問,劇本明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在工業化的新加坡都市,第二部分在森林和山間,後段一些看起來超現實的內容,能否理解為男主角小明的夢境?

 

姚志衞點頭,並補充道,「第二部分是在高雄和桃園拍攝的。」

 

回想在台灣山林取景拍片的經歷,姚志衞覺得,最重要的是「keep open」(保持開放),隨時迎接大自然的禮物。例如,電影最後一場戲,小明爬樹,鏡頭隨著枝杈延伸帶到天空,而後再轉下來,小明已在樹下熟睡。原本選定的樹木看起來效果不是很好,導演與攝影等人在行車途中無意間路過另一棵大樹,姚志衞興奮說,「車子開過去,我看見那棵樹,馬上叫他們停下來!」由此,才拍出了如今電影結尾的長鏡頭畫面。

 

因材施導溝通表演

 

台灣演員戴立忍,在電影中飾演小明的父親。姚志衞坦言,當他開始創作這個故事,父親的形象人選直覺就想到了戴立忍。前期準備過程中,因為疫情,姚志衞線上與戴立忍溝通,分享新加坡的市景照片與生活細節,互相交流人生體悟。開機之前,戴立忍來到新加坡的工廠,實際學習如何操作煙霧除蟲機器。姚志衞稱讚戴立忍是一位資深且敬業的演員,在拍攝現場,導演還沒喊Action,戴立忍已經進入了表演狀態。

 

飾演小明的陳嘉良,是新加坡素人演員,從兩百多人的海選裡脫穎而出,「看到他的那一刻,我覺得他的臉上有很多情感,讓人想要觀察。」除了天生擁有一張寫滿故事的臉孔,陳嘉良個性內向敏感,也十分貼近片中的小明。他在校期間只演過舞台劇,為了讓陳嘉良熟悉電影拍攝,姚志衞持續一年、每兩週與他見一次面,一起讀劇本,討論表演。

 

「每個演員的表演經驗、個人特質都不一樣,要尊重他們的想法。」拍攝時候,姚志衞時刻關注演員的感受,依據現場環境,保有演員自由詮釋的空間。

 

電影後段,一場與猴子互動的戲份,準備開拍前,導演和陳嘉良說:「你就坐在那邊,動作不要太突然。」山裡面有非常多的猴子跑來跑去,但要引誘猴子入鏡,劇組還是用了一些巧思與耐心。

 

《明天比昨天長久》 映後QA 《明天比昨天長久》 映後QA

 

金馬緣分綿長

 

「對啊,十三年了。」

 

提及再次參與金馬影展的感受,姚志衞直覺聯想到,這一路走來,緣分綿長。2010年入選金馬電影學院,接受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等大師的親身指導;2012年到澎湖取景拍攝短片《夕陽之后》;2018年參與金馬創投會議;2023年長片首作在金馬展映……。攤開姚志衞的創作履歷,不難發現他與金馬、與台灣都有很深的連結。《明天比昨天長久》電影裡,也出現了台語老歌《雨夜花》的旋律。

 

姚志衞回憶,五歲之前他由奶奶照顧,奶奶很喜歡聽老歌,這也影響了他的音樂選擇。他有一張私人音樂清單,收錄了期望放進自己電影裡面的歌曲。而平常創作劇本的時候,他則播放一些可以讓自己放鬆的音樂。

 

訪談結尾,我們問導演,能否選一首歌,傳達此次來到金馬影展的感受?

 

「 The Beatles,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