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馬影展|華語電影的一則神話——林青霞
A TRIBUTE TO BRIGITTE LIN |
2023-10-20 |
文|聞天祥
林青霞實際演出電影的時光不過二十餘載,但稱她是華語電影半世紀以來最「大」的明星,一點也不為過。
1973 年,她以改編自瓊瑤小說的《窗外》步入影壇(今年不僅是林青霞入行五十年,也是瓊瑤發表長篇首作六十週年)。可惜本片雖被譽為影史最佳瓊瑤電影,卻因法律糾紛無法在台上映。多年前在電影資料館看過拷貝,令人驚豔的不僅是林青霞的麗質天生與初登銀幕的恰如其分,導演宋存壽對師生戀的細膩剖析,遠比今日的政治正確更深入肌理,愛情的美好與殘酷,猶如一體兩面。宋存壽已辭世多年,在林青霞獲頒第六十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時刻得以重現本片,意義非凡。
儘管首作當年與台灣觀眾緣慳一面,林青霞後來還演出超過十部以上瓊瑤電影,堪稱當家花旦。1970 年代中後期,她與林鳳嬌、秦漢、秦祥林並稱「二林二秦」,演出的文藝愛情片是當時台港東南亞的票房保證。如果光從這個角度來看,林青霞已足以被稱為類型電影的大明星。
然而在那個電影作為主要全民娛樂、產量驚人的年代,當紅的林青霞演出也不僅限一隅。除了以花容月貌支撐不食人間煙火的浪漫故事,與宋存壽二度合作的靈異鬼片《古鏡幽魂》(1974)、李翰祥在選角上出人意表的黃梅調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皆有可觀。同屬愛國政宣電影的《八百壯士》(1976)、《碧血黃花》(1980),一個拿到亞洲影展影后、一個令她首度提名金馬,和她二度問鼎后座的社會犯罪電影《慧眼識英雄》(1982),風格差異之劇,現代觀眾恐怕難以思議。但不能否認這些嘗試,也是積累。
尤其在台灣影業改朝換代,明星制度幾乎崩垮的1980 年代,林青霞非但未被潮流改變給淹沒,反而在香港另闢天地。從香港新浪潮的《愛殺》(1981)到成龍的動作喜劇《警察故事》(1985),從徐克天馬行空的《新蜀山劍俠》(1983)到許鞍華戮力女性心理的《今夜星光燦爛》(1988);此時她的光芒不再只有一個角度,而如鑽石切磨,熠熠生輝。林青霞的影響力與代表性,超越所有同期明星,也超越地域。
這些時光淬鍊,在1990 年修成正果。嚴浩導演、三毛編劇,集兩岸三地之力完成的《滾滾紅塵》(1990),為林青霞最擅長的片型增添了歷史的厚度、文學的底蘊,加上她對角色的細膩設計、感同身受,終於為她贏得金馬影后的榮銜。但這只是接連不斷的巔峰之一。膾炙人口的舞台劇《暗戀桃花源》(1992)改拍電影,她成為銀幕上唯一的雲之凡,相信許多人也忘不了她在國家戲劇院的粉墨登台,如何為電影版打了強心針。更不能忽略的是徐克的一路開發,以民初為背景的《刀馬旦》(1986)已夠英姿颯爽,到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1992)根本顛倒眾生。成熟之美,已化為演技材料,得以讓嫣然與豪氣並存,癡情與狠心兼備,不僅雌雄同體,也善惡難辨,明星自此化為永遠的銀幕圖騰。到了王家衛的《重慶森林》(1994)、《東邪西毒》(1994),所有的怪異癲狂,皆因倔守的尊嚴而更讓人同情。好些時刻覺得她有如《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女主角的靈魂分體,但碎裂得近乎完美。
明星需要雕琢和打造,然而魅力、毅力與實力,卻不是簡單貼貼補補足以成就。經得起偏見和時間考驗的,屈指可數。林青霞的吸引力從未因其息影而落幕,便是一則神話。
林青霞,1954 年出生台灣,眷村長大。十七歲時在西門町偶遇星探,首次出演便以《窗外》躍身大銀幕,開啟半世紀演藝生涯。盈肩長髮從此成為文藝愛情電影代表性的臉孔之一,擔綱多部瓊瑤電影女主角,開創「二秦二林」盛世,《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傳唱至今。八○年代初轉往香港發展,以《愛殺》轉變形象,《夢中人》一斷長髮,戲路越趨多元,在香港新浪潮時期乘風而上,《警察故事》揚眉怒目可做女打仔,《滾滾紅塵》斂目低眉可談情,獲第二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九○年代憑《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傲步古裝片武林,於《重慶森林》又迷離於現代都會叢林,千年女優,穿梭時空,宜古宜今,能莊能諧,百變千幻,她的臉就是華語電影史。
Brigitte Lin, an iconic figure in Chinese cinema, has captivated audiences across Greater China and the world. Her career took off with her debut in Outside the Window in 1973, spanning multiple stages: romantic dramas, comedies, and martial arts films like Swordsman II . She received numerous accolades, including Best Actress at the 22nd Asia-Pacific Film Festival and the 27th Golden Horse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