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馬影展 │ 以寫實愛情喜劇,深探婚姻意義——《金都》導演黃綺琳訪問
2019-11-20

 《金都》導演 黃綺琳  《金都》導演 黃綺琳  《金都》導演 黃綺琳

 

文/張婉兒

編輯/謝佳錦

時間:2019年11月20

場地:鬧空間 NOW Space

沙龍照/陳又維

映後QA側拍/蔡耀徵

 

Edward向阿芳求婚,一曲古典悠揚的《聖母頌》(Ave Maria)響起。既是婚禮頌曲,也是葬禮哀歌。這是作曲人林二汶提出的配樂構想,也與《金都》對婚姻的辯證相合。

 

以325萬港幣的小預算拍攝,《金都》聚焦都會女子面臨的婚姻課題,也以綿密細膩的社會觀察,精巧辯證中港關係裡的自由與身份,入圍包括新導演、男主角和原創電影歌曲在內三項金馬獎,也獲「亞洲電影奈派克獎」(NETPAC)肯定。

 

一切從太子區說起

故事源自黃綺琳的個人生活體驗,她自幼即住在太子區金都商場對面。小時候的她,看商場夢幻浪漫,甚至曾幻想有朝一日穿上婚紗,等到長大後真的陪身邊朋友試穿婚紗,她也這才恍然,原來結婚未如過去想像中那般簡單,也受現實桎梏紛擾。而在資金不足下,像金都這樣集商場、住宅、中港巴士站為一身的地域,就是絕佳場景,甚至這裡也是香港偵探社中心。

 

黃綺琳在前幾版劇本中曾嘗試融入偵探元素,因故事也與「假結婚」相關。她提及香港偵探社之所以蓬勃,很大程度源於尋找丈夫\妻子的龐大人口。但後來選擇刪去偵探角色,一是偵探專業隱密不公開,田野困難,二是偵探角色戲劇色彩過重,也易與全片寫實風格相違。

 

《金都》以「My Prince Edward」為英文片名,一方面代指女主角阿芳一直渴望逃離的太子區,一方面也是阿芳男友的英文名,更延伸指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王子。一個人竟會為了一個結過婚的女人放棄當王,在黃綺琳看來,這與一些香港男生缺乏野心的秉性相像,才做了這樣的疊合設定。

 

選角都是最佳人選

《金都》以簡單寫實為影像風格,不刻意追求華麗長鏡頭,常以手持攝影抓拍人物爭執。但聚焦同居男女的床上對談,黃綺琳也盡量避免以分鏡破壞日常的自然,令片中鏡頭時有舞台劇質感。

 

片中男女的對手戲精彩,談及選角,黃綺琳直言男主角朱柏康就是唯一人選。過去多在舞台劇嶄露頭角,朱柏康作為大銀幕新面孔,黃綺琳花了一些時間說服監製啟用他,也很開心他首度擔綱電影男主角即入圍金馬獎。因是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生,朱柏康在表演上總有豐沛想法。黃綺琳認為阿芳走了之後的那段表演最為深刻困難,因有太多演法可選,而最後呈現的效果也是她滿意的。

 

說到女主角鄧麗欣,黃綺琳坦言香港演員存在斷層,三十多歲女演員並不多,且長期都由大陸演員擔當。最終選擇鄧麗欣,是因鄧麗欣和她同是八零後,是很貼地、懂得生活的演員。黃綺琳尤其欣賞鄧麗欣在彭浩翔電影《破事兒》(2007)中〈大頭阿慧〉一段的演出,詮釋的角色複雜且有層次。她盛讚鄧麗欣是聰明、努力又專業的演員,兩人合作相當愉快。

 

人物源於社會觀察

《金都》中的場景皆在香港拍攝,包括片中的福州地景,也取自香港北部邊境沙頭角。現實中的福州早已不是電影中的農鄉景致,雖是因資金和拍攝證考量做出取景選擇,但黃綺琳也說,這恰能表現出香港人眼中的中國與現實的差異。

 

比起刻意埋設人物關係的政治隱喻,黃綺琳其實是將自己的觀察忠實寫入故事中。因在香港浸會大學的求學經歷,她接觸了不少大陸研究生,本片副導也正是她的同學。依她的觀察,大陸男生就和片中大陸人楊樹偉一樣,往往抱有更遠大的眼光與理想,知識涉獵廣泛,脫口即是理論,如片中楊樹偉提及的小鳥進化論,是有趣的人。

 

而楊樹偉最終放棄向外闖蕩、回歸家庭,也是她的觀察所得。黃綺琳說,隨著時局變遷,每回大陸同學聚會談及香港身分證,所做的決定皆不同,就像楊樹偉,始終處在權衡利弊的擺盪間。

 

對婚姻觀的深探

黃綺琳以《金都》對婚姻的意義提出思考,年幼的她曾以為丈夫皆由政府指派,甚至不知與愛情相關。在浪漫愛情片裡,完滿結局總以步入結婚禮堂收場,她卻覺得戲劇性的展開往往發生在結婚之後。

 

在香港,女生到了三十歲被家人關切何時結婚是常有的事,她笑說如果每個問她的人都去看電影,應該票房會不錯。對黃綺琳來說,她依舊在尋找婚姻的答案,拍攝前對人為何結婚\不結婚感到懵懂,拍攝後了解更進一步。美術指導特為《金都》挑選數張電影海報作為襯景,也暗藏Edward在英國學電影,返港後卻從事婚紗攝影的設定。而背景中如《王牌冤家》(2004)等經典電影,也在愛情觀上和《金都》構成有趣參照。

 

黃綺琳自言比起結婚與否,重點其實在能否找到一起生活的人。她笑說,本來想拍「結婚是很蠢的事」,後來其實變成「Edward是很蠢的人」。而年紀長幾歲的朱柏康,也為她提供更深入的思考視角。當片中Edward因女友未告知假結婚而打遊戲生氣時,朱柏康說,其實Edward不單純是個孩子氣的人,他也想成為大人,是因父親的缺席,才讓他表現出父權控制的一面,想偽裝成一個大人。

 

電影人的等待:從「坎坷」到金馬

2017年黃綺琳與朋友一起創辦香港坎坷影展(Festival de Cannot),以《台北物語》(2017)為開幕片,也因而結識演員邱志宇。如今邱志宇憑藉《我的靈魂是愛做的》角逐金馬獎最佳新演員,黃綺琳笑稱他們是一起從坎坷來到金馬。而第一部劇情長片即獲創意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資金支持,她也是一個比較不坎坷的人。

 

當然,還是曾有不被看好的時候,其實《金都》的劇本一開始曾被批評不完整。為此,黃綺琳重新思考了結局,但她仍堅持目前安排。她慶幸大多觀眾反響正面,因此《金都》的攝製,事實上也是從不被看好,到最後被看好的過程。

 

而黃綺琳正在籌備的下一部作品,同樣也與流動人口和愛情元素有關。因上日語課的機緣,黃綺琳觀察了不少台灣、韓國和歐美學生,在她看來,一群不同身份的人一起學習一個新語言,是一件浪漫的事。影片預計講述一個香港人移民日本的故事,值得期待。

 

《金都》映後QA  《金都》映後QA

《金都》映後QA  《金都》映後QA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