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爾貝克Keir BECK
2024-12-04

【動作】基爾貝克  【動作】基爾貝克

 

基爾貝克,特技動作指導、特技繩索指導。自小熱愛戶外運動,夢想成為特技演員,畢業後擔任醫治樹木的樹藝師,並持續鑽研攀爬與繩索的專業技術。1998年毅然決定以特技演員身分進入電影產業,將索具系統靈巧應用於特技動作中,曾參與《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駭客任務》系列等超過八十多部影視作品,公認為全球特技繩索的龍頭專家。以最高標準的安全規格聞名業界,完美達成眾多令人瞠目結舌的危險動作,並以《瘋狂麥斯:憤怒道》及《鋼鐵英雄》兩度榮獲美國演員工會頒發最佳電影特技整體演出獎,最新作品《特技玩家》更被視為獻給特技演員的動人情書。

0601電子報Bar

時間:2024年11月20日(三)10:30 - 13: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2F多功能展演廳

講者:基爾貝克 Keir BECK 

口譯:錢佳緯、張舜芬

文字記錄:林天怡

攝影:羅柏麟

0601電子報Bar

很榮幸能夠來到台北參加金馬電影大師課,我擔任特技繩索指導、特技動作指導與副導長達26年。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準備今天簡報,希望可以在七、八十分鐘內講完。

 

(播放《瘋狂麥斯:憤怒道》片段:沙漠車輛追逐)

 

這是來自《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的片段,我想用這部片開頭,當時導演在製作初期就表明希望全片以實景拍攝,在移動的車輛上面裝設繩索於沙漠中實拍。各位可以看到這是我們日常工作的畫面,在影片的最後一段中,原本倒吊的主角跳到了另一部車的正面,雖然這只是一個短短的片段,但其實非常的複雜,涉及了移動中的卡車,以及從倒吊變成正向的演員,正因為這些複雜的因素,所以涵蓋了大量的風險。我想特別強調,雖然在畫面上一閃即逝,但這樣的動作場景需要大量的事前準備跟複雜的設計,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重要。

 

我在澳洲的西部長大,後來到美國讀植物學成為樹藝師,專注於醫治樹木很長一段時間。自然環境充滿了風險,很多事都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所以我花了十年學習風險管理,而後進入特技繩索(Stunt Rigging)的工作,成為特技演員,這是我以前在《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的演出畫面。

 

(播放《駭客任務:重裝上陣》片段)


以特技繩索確保安全並完成導演願景

特技繩索是什麼?首先,我想讓大家瞭解接下來課程中會用到的專有名詞。簡單來說,特技繩索跟比例(Ratio)與滑輪(Pulley System)有關係,也需要不同種類的繩索、繩結、繩眼編織(Splicing)等,有上千種不同的設備與器材,我們要去瞭解選擇哪一個設備最合適?這是至關重要的。大家都會問我:「要去哪裡買這些特技繩索的設備呢?」我會說:「沒有專賣店。」我們所使用的設備可能來自於攀岩、帆船、航海等不同產業,原先並非專為特技繩索設計。我們的工作就是靈活運用這些工具,並確保符合安全規範。這個主題我可以聊一整個禮拜,今天就不贅述了。

 

操作特技繩索的過程中,我們要去思考力量的影響,譬如如何施力?力量能持續多久?就好像把電力輸送到繩索當中,如果系統不夠強壯的話,繩索就會出現弱點,並且支離破碎。我們希望在操作的過程裡,能夠維持整個系統的穩定運作,而且不受任何影響,所以理解並運用施力的原理非常重要,尤其處理的是大規模的繩索系統。當然安全性也很重要,如何在安全的環境之下,達到最理想的成果。

 

下一階段則是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在澳洲跟美國,這些安全評估的標準都有強制法規要求,因為我們希望能夠確保,大家在具風險的環境中,能夠安全的工作。不論是操作繩索、水、火、車輛、打戲等等,都需要一份風險管理與評估報告,幫助製作團隊、電影公司瞭解我們的工作內容,同時也讓每一位特技人員,清楚如何實際執行。近期,我們也開始做設備使用紀錄,包含設備的使用年限、次數等,讓大家知道該設備是否安全,能不能夠繼續使用。最後一點為事前計畫,之所以放在最後一項是因為它是最重要的,要能夠依據計畫來照表操課,才能夠把我們想像中的畫面轉化成物理的現實,最終呈現在大銀幕上。讓人員保持安全的同時,也能完成導演的願景。安全第一,成果第二。

 

管理風險的能力越高 越能實現高危險動作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繩索的設計以及執行。我常把想法隨意塗鴉在一個信封背面,因為每當想法產生,我都會盡快地把細節紀錄下來,免得靈感消失,這份草稿通常就是整個計畫的起點,最後發展為視覺上的成果。再來是繩索的風格,我們要學會從分鏡圖中看出箇中端倪,並用繩索詮釋風格。比如《駭客任務》是帶著幻象、魔法般的效果。

 

有些情況是後製時需要把繩索消除掉,我遇過視覺特效部門問我:「可以用細一點的繩索執行嗎?」因為這樣他會比較容易消除,但特技繩索系統是由我們負責的,不該為了幫助他人的工作變輕鬆而妥協我們的必要需求,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另一個情況是,繩索本身是劇情的一部分,例如分鏡圖中一群人抓著繩索過河,河的另一端有人拉著繩子。我可能會問:「哪個部門是繩索的主要負責人?是道具部門還是美術部門呢?誰應該負責擺設的位置呢?」若今天是由其他人負責準備繩索,我可能會提出,那我可以協助維護系統,並且於拍攝現場監控、確保繩索的安全性。我會與其他部門展開緊密的討論與合作。譬如《福爾摩斯:詭影遊戲》(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有一場在空中吊掛搖擺、最後破窗的動作,其中繩索也是表演的一部分,當時我們首先確認誰該全權負責繩索,我們不希望由兩個部門一起負責,大家清楚分工,溝通效果才會比較好。

 

「安全至上」永遠是最重要的,我的座右銘是「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在電影產業裡面,特技演員水裡入火裡出,執行很多危險的動作,所以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細節,並要預先抓出所有可能的風險跟漏洞。有時候因為繩索設計的規模很大,可能很容易會忘記現在進行到哪裡,所以必須非常熟悉過程、環節與設備,才能確保安全。在《瘋狂麥斯:憤怒道》的拍攝過程中,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設計一個複雜且巨大的繩索系統很簡單,用吊車、滑輪或各種繩索系統讓演員飛天遁地也不難,但如果你無法管理風險,這一切都沒有意義。當你有安全的執行措施,能保護好特技演員的安全,你反而能成就看起來更危險或更困難的動作。而如果你無法控制風險,從頭到尾都不應該執行。

 

有時現場導演可能提出新的需求,追求更刺激的效果,如果現場隨意答應,或承諾超出自身能力的動作,會導致增加過多風險。像是竿子能否再高點、速度能否更快點等,應該由參與設計和掌握安全系統的專業人員共同決定,而非導演一聲令下就不顧安危地操作。就像煞車系統一樣,要確保所有問題都被提出與討論。如果當天無法重新排練,務必延到當天下午或隔天,經過重新排練、確保安全後再執行。另外,風險分配也很重要,就算演員能百分百完成動作,仍要避免讓他們暴露於不必要的風險中。另一方面,假如替身演員具備承受風險的能力,則可以做出相應調整。在拍攝過程中,從資源分配到風險管理,權責都需要清楚界定,才能達到好的結果。我會說「Buying and Selling」,「Buying」指的是我手中拿到的資源有多少,也就是分配給我的資源;而「Selling」則是要我做出的成果有多少。因此,清楚界定自己的權責範圍非常重要,這同時也與演員本身的能力相關。

 

(播放《玩命關頭X》片段)

 

在影片中,兩位特技演員從窗台跳到移動中的貨車頂上。這場特技的安排,技術上並不複雜,路徑就是一條直線。但這背後的權責如何劃分?比如誰負責規範動作,誰來安排整體工作?假如現場沒有設置安全繩索,他們真的摔下來,可能會受到嚴重傷害。因此,儘管這場戲只有幾分鐘,安全措施的規劃仍然至關重要。在執行過程中,假設演員被要求在某個時間點跳出來,或者摔到地上,則需要先確認是否有完善的防護措施。若不慎摔落,是否已做好其他保護準備?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這些問題需要在拍攝前想清楚。從剛剛影片中可以看到,這是典型的直線型吊掛設計,現場的場景也清楚展現了特技設置的實際效果。這次的設置是透過兩台吊車,間距約有100公尺長,地點在義大利的杜林。

 

面對演員的溝通心法 迅速建立信任

「溝通」是達成安全的主要關鍵要素,特技團隊與表演者的相互溝通至關重要。另外,我們也要能和現場的工作人員,包括導演和第一副導等進行充分討論。多年來和許多演員合作的經驗,讓我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譬如我最近與馬克華伯格(Mark Wahlberg)合作,他本身不喜歡吊鋼絲,且因為他的時間有限,拍攝前並沒有進行排練,而是直接在演出當天到場,所以首要任務是我需要贏得他的信任,清楚告訴他接下來的流程與步驟,讓他願意配合。有時你可能沒有太多機會與演員見面,更不用說完整的排練。因此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建立信任,並用簡明扼要的方式向他們說明清楚。

 

有些人是視覺型學習者(Visual),他們可能會說:「我明白了,我可以想像你所說的情景。」他們傾向透過想像具體的畫面感或圖像來理解,要仔細傾聽他們的話,並且做出相應的回應,來達成良好的溝通。有些人是聽覺型學習者(Auditory),對這類人需要用語言清楚地講解,並將句子結構化。第三種是感覺型學習者(Kinaesthetic),他們需要透過實際感受來掌握。譬如當隨著繩索墜落時,他們需要知道自己會掉到哪裡,並感受到重力和身體的實際反應。此外,還有一種是自語型學習者(Auditory Digital),可能表面上沒有明顯的反應,你甚至看不出來他們是否在專心聽,但其實他們正在透過內在對話消化資訊。這類人通常很安靜,可能讓你覺得冷漠,但千萬別生氣,繼續解釋下去,其實他們正在聆聽。

 

特技表演是一種藝術,而確保安全則是最基本的核心,我時常問自己或團隊兩個問題「是否漏掉哪些細節?我該如何改進?」並不是聚焦自己取得的成就,而是自省。每當完成一場演出後,我經常皺著眉頭,朋友或工作人員問我:「你怎麼了?看起來悶悶不樂的。」其實不是這樣,我只是在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有時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日積月累地持續改進,最終能帶來非常好的結果。「是否漏掉哪些細節?我該如何改進?」這兩個問題,無論問多少次,都不嫌多。作為一個澳洲人,我們經常會檢查地上的水桶,因為即使是一個不起眼的水桶,也可能藏著蛇,我也把這樣的精神用在拍電影上。以《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場景為例,有許多車輛在移動。此時我會想:「哪裡可以做得更好?是否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位置?無論是在車內、車頂或車下,他們是否都站在適當的位置?」我經常想像各種可能性。

 

安全許可的範圍內 盡可能地突破極限

回到正題,特技繩索的設計範圍,可能是廚房或臥室的小場景,也可能是沙漠或城市需要吊車的大場面,無論如何,都應該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導演的構想像是核心,而我們的繩索設計則是外面包圍的部分。有時在原先設定之外,確實會有更多的追求,或需要花更多時間,但都要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來服務導演的想法。有兩個重要的原因,首先這些系統需要確保安全,並滿足拍攝需求,且能在片場妥善維護。其次,我們需要保持一定的彈性,比如根據導演當天的需求,可能需要設置得更高、跑得更快,我們需要提前預留這些選擇的空間,為現場的變動做好準備。這正是持續自問、充分準備的成果。但同時,你也可以對導演說:「我們可以做到,但請給我們一些時間進行排演。」這樣的對話其實是一種平衡,讓特技、導演、副導間能和諧工作。總而言之,在安全許可的範圍內盡可能突破極限,是我們工作很重要的一環,我們要有能力像F1賽車一樣,在拍攝現場跑得更快、更遠、更極致;而非像老的福斯汽車,你可能無法信任它做出超過預期的事情。

 

對我們來說,導演的願景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我們為何一起工作的原因,我們盡可能地將他的想像轉化為實際的畫面,讓他的想法能夠更具規模、更加理想,但核心始終是不讓任何人處於危險之中。譬如拍攝《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時,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對畫面有更高的追求,他希望演員直接從火球中跳出,而不是從旁邊著火後再翻滾進去,這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想法。我們聚在一起討論,他提出多種考量和不同想法,於是我們利用系統能力,協助導演嘗試多種表現形式,最後的結果令人非常滿意,成效卓越。

 

傳統上,我們多數用人工方式操作特技,在電影產業中,常見的場景是特技演員跳下時,背後有人手動拉繩索輔助,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在這種人工繩索操作,有時候幕後工作人員的動作甚至比演員的表演還有趣。我們採用漸進式提升難度的方式做預演,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逐步測試和提高。我們希望先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譬如最初的場景可能只是石頭穿過玻璃,我們用袋子來測試最後會落在哪裡,以及玻璃如何破碎。當特技部門進行初次試演和排練時,或許看起來並沒有特別戲劇性的效果,甚至有點平淡無奇,但這些早期測試和排演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譬如如果旁邊有人刷油漆或其他部門在工作,簡單的排演可以有效避免影響他人而引發的危險。

 

到了第二階段,我們讓特技演員直接撞破玻璃後飛出來,測試人體與玻璃接觸後的反應。儘管這是相對簡單的繩索特技,但依然需要分階段的排練,來實現最終理想的成果。我們利用吊臂的設計,進一步提升了繩索的複雜性與高度。同時在繩索設計上也會思考後期剪輯效果,幫助剪輯師實現更好的視覺效果,譬如讓剪輯過程不會露出繩索痕跡,也不妨礙拍攝流暢度。這讓我想起另一個例子,在《鋼鐵英雄》的一個場景中,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背著一位演員往前跑,他原來想要自己負重完成表演,而我當時就站在他旁邊,看到這整個過程,他嘗試背起演員奔跑,結果只跑了約五步就撐不住了,顯然他無法獨自完成這項動作。因此,我們為他背上的演員掛上繩索,減輕安德魯所承受的重量,在他蹲下來把演員放下時,繩索即自動收回。如果再看一次這個場景,大家可以注意到畫面中有一條繩索,在最後的成片我們把它消除了。因為我們不希望打擊他的信心,所以繩索的存在非常隱祕,從正面看不到。最終,導演對這樣的設計很滿意,演員也非常喜歡,成片效果完全符合導演的預期。

 

【動作】基爾貝克  【動作】基爾貝克

 

循序漸漸的排練 逐步提升動作難度

下一部案例是《瘋狂麥斯:憤怒道》,可以想像我們用了很多的繩索。當時導演有很多想法,可是他並不知道要如何實現。剛開始覺得只能在綠幕前拍攝,但後來我們決定嘗試現場實拍,我們需要把他的想像轉化成現實。各位看到投影片左上角是我自己畫的手稿,團隊成員再將它重畫成更好閱讀的圖稿,最後再做成實際的系統。

 

(播放《瘋狂麥斯:憤怒道》幕後片段)

 

這是我們年輕的演員在做排演的情況,當然我們並沒有犧牲他的安全,他背後有好幾條繩索,是為了固定與穩定他的位置。他的下方有一輛車正在燃燒,所以我們需要確保這位演員不會掉入火中。此外,也可以看到在車上有很多的尖刺,其實都是鋼做的。在前製時,他們使用塑膠來製作,但是在風中會飄動,看起來很不真實,就好像刺蝟一樣,後來決定把塑膠換成鋼,所以這些尖刺都是金屬。對我們來說,在拍攝當天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考量,這個演員必須要掉在車輛的前面,而不能夠掉在車上方,不然就會受傷。於是我在這部車前面安裝兩條綠色的雷射,當兩條綠色雷射跟前車後面的兩條橘色雷射交疊在一起時,就知道此時是跳躍的時機。若是兩輛車太過靠近,這個演員就會直接掉在車上面,會被這些金屬刺傷,所以我們需要透過雷射來找到精準的跳躍點。

 

當天操作這個系統時風很大,整個早上我都在看風量計和風速儀,以確認風速是否已經降到適合的狀況。第一副導每五分鐘就問我一次:「可以拍了嗎?」我就說:「等風再小一點。」這讓副導很不耐煩,因為他想要繼續拍攝,我很尊重他的想法,因為那是他的工作,但是我的工作是確保人員安全,如果風不夠小的話,會有非常強烈的側風打在龐大的卡車,造成整輛車搖晃,這些演員很有可能受傷。再者,對車上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幸好最後他們尊重我的專業的安排和考量,讓一切安全完成。假如真的出了差錯,彼此也許會互相歸咎責任,因此我們必須堅守自己的立場,以確保工作的安全。也有工程師在現場問我:「如果這個卡車突然轉向側翻怎麼辦?」我說:「重點就是,絕對不要突然轉向。」團隊很多人會對過程有很多想法,但我們永遠要堅守專業的立場。

 

在前製期,我們花了一整天打造了這個繩索系統,早上搭建,然後下午測試。拍攝當天,再於現場重建整個系統。基本上,我們是在地面上搭好後,再安裝在卡車上進行拍攝。這一切當然都跟規劃有關,你也要取得足夠的設備,做足夠的測試和排練,讓現場拍攝能夠順利進行。記得當天一早,是40位成員共同把這個系統完成,所以需要很大的準備和計劃,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這樣的系統。

 

(播放《瘋狂麥斯:憤怒道》片段:摩托車騎士攻擊)

 

這同樣是來自於《瘋狂麥斯:憤怒道》的片段。各位看到,我們準備把摩托車卡進卡車的底下,這當然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這樣的繩索設置超乎大家的想像,整個結構設計逆反了物理原則,真的是非常冒險。過程中,我們遭遇了很多挑戰,也不斷思考這樣的繩索系統可能如何出錯、要如何預防。我們用繩索把摩托車拖過來,再把摩托車甩出去,但人要在車下,所以要想特技演員的路線、車子行進的路線和摩托車滑過去的路線,必須避開前輪和後輪,讓摩托車在短暫的時間點滑過去。當天拍出來的情況是這樣。索具從卡車外面和下面穿過去,綁在演員的腳下,大概一公尺,後輪後面也有固定一條索具。演員被踢走後會滾到旁邊,畫面剪接後看起來很驚險,一公尺後演員就閃開這些輪子。這些索具系統用滑輪來固定演員,摩托車有另一組索具,兩組系統同時用,不會卡住,摩托車會直接過去。拍攝當天環境挑戰很大,沙漠中的風沙和高溫影響設備,因此還需要小心保養和潤滑,以保持最佳安全狀態。我們在沙漠環境中學習如何維修,確保功能完全發揮。車子和演員分開時用人工操作和機器操作。兩人跳下來,吊車調整高度,讓動作更誇張、角度更高,再運用人工細緻調整。

 

大家可以看到這組索具的規模之大、它的高度之高。不過我覺得很棒的是,整個系統其實也可以縮小到我們所在的空間放得下,它的延展性是很夠的。我們同樣用吊車的系統來完成更小空間的拍攝,通常我們不會做到這麼高,但我必須說它的彈性真的非常大。我們上次也做了走繩系統(Slack Line),其實這種索具的大小都可以安排。這邊是我們使用的其他一些道具像是氣缸(Ratchets)。

 

(播放《瘋狂麥斯:憤怒道》幕後片段)

 

這是我們的演員們實際使用氣缸和整個系統的畫面,像風暴一般瞬間拉起來,好像丟出去一樣,但事實上我們花了一兩個禮拜的時間,才拍出那麼短短半小時的片段。導演說:「拍得很好,謝謝!」,背後我們真的花了很多功夫。

 

(播放《玩命關頭X》幕後片段)

 

這是《玩命關頭X》的拍攝現場,也是根據剛剛提到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測試,還要做模型車,設計不同的車子如何排列。Andy Gill是我們當時的特技演員,他很厲害,有他特別的排練方式,用玩具車來排練,蹲在地上,車子排起來就開始解釋。在現場真的就是不停地排練,裝好機器後再排演,確保安全。從不同的車子跳到大車,最後跳到卡車上,確保安全。


瞭解演員的人格特質 幫助建立心理準備

(播放《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開場片段)

 

這是《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的繩索系統,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首次演出龐德時,我們設計的開場垂降場面。我們用地心引力來控制效果,這也是我設計系統時的哲學,因為地心引力是非常穩定的存在,要學會利用它。投影片左邊是我筆記上的草圖,我們把整個系統分成兩部分,有大系統和小系統,大系統包含很多小系統,組裝後串起來。這些繩索可以在小空間內使用,比如四公尺的空間內,讓演員背著繩索跳下來,大小可調。我們在測試時,設計的畫面非常精彩,也讓大家保持安全。丹尼爾克雷格很懼高,我們必須快速獲得他的信任,克服心理障礙。他最初只能爬到第二層,所以我帶他到未完工的大樓屋頂,讓他看看整個系統的安排,屋頂高度比吊臂系統高四倍,於是他就不怕了。去瞭解合作對象的人格特質,也可以有效幫助溝通。

 

在《特技玩家》(The Fall Guy)中,翻車場景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第一次測試時非常興奮,完全符合想像,實際拍攝的情況也很完美。除了抓住直升機那場戲,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自己完成大約70%的特技,非常厲害!《特技玩家》的畫面展示了我們的排練和製作流程,讓大家看到整個系統的製作方式,我們做了很多準備,與特技、車輛、視覺特效等各個部門合作,盡可能接近目標。

    

另外一個案例是電影的開場,可以說明如何絞盤(Winches)的運用。導演大衛雷奇想拍一個長鏡頭,且希望萊恩葛斯林能親自演出高空墜落的動作。我們花了三個月幫萊恩準備,讓他對高度感到舒適,同時準備整個系統,逐步進展,讓萊恩進行排練。我們將他放到距地面58公尺的高空,以每秒30英尺的速度下墜,這速度剛好與重力相當。我們不能超過重力加速度,否則會對絞盤系統造成問題。現在特技繩索已經發展到了使用電腦控制的絞盤,以及相關的配套設備,比如發電機和供電系統,也表示有更多潛在風險需要管理。

 

(播放《特技玩家》片段:開場墜樓)

 

這場戲還有另外一個重點,關於綁攝影機的繩索,應該是由場務組(Grip)負責?還是由攝影指導(DP)負責?我提出應該由我們處理,以確保攝影機與演員之間的距離是安全的,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比如其中一邊故障,我們也能確保彼此不會相撞。我認為要能跟各部門合作,但主要由自己掌控。畫面中這是一個懸臂系統(Cantilevered System),建在一個非常敏感的環境中,因為樓上就是澳洲總理的辦公室,因此該場景也需要和澳洲聯邦警察、建築管理部門、建築工程公司、私人工程承包商等合作,此外還有電梯的公司,因為我們需要關閉電梯以布置繩索,我們總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做協商。同時,片方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s)也要求提供全面的安全作業方法說明,以確保萊恩葛斯林的安全。最後我們順利完成精彩的電影開場,這是一個很好的進展,因為讓一位主要演員使用絞盤操作的下降裝置,雖然這系統與動作相對簡單,只是上下移動,但設置的過程非常全面,許多人參與這個系統的設置,並且有所貢獻。

 

(播放《駭客任務:復活》片段:跳樓)

 

這是《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s)在舊金山拍攝的一個場景。他們請我協助設計一套系統,讓基努李維(Keanu Reeves)和凱莉安摩絲(Carrie-Anne Moss)從舊金山一座500英尺高的大樓跳下。導演拉娜華卓斯基(Lana Wachowski)希望實拍這個場景,並且指定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跳下,這需要大量的事前準備,包含需要建立表演者的信心。我曾參與《駭客任務》第二集和第三集的拍攝,因此我與基努與凱莉安已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默契,讓我在這次任務中有很好的開始,也是他們再次邀請我的原因。我先前提到過預演要漸進式提升難度,譬如讓一個袋子穿過擋風玻璃的例子,另一個形式也可以是讓演員吊著鋼絲,從我的位置跳到你們的桌子,像這樣非常簡單的動作開始,一步步建立起來。這次的情況也是相同的,只是規模更大一些。我們讓基努和凱莉安在15英尺高的裝置上,讓他們適應特技吊帶與繩索系統,並且逐步把系統搭得越來越高。整個過程看起來像是我們在做技術測試,但實際上是為了幫助演員做好心理準備。

 

你也必須及早規劃緊急問題發生時的解決辦法,這幾乎是最重要的議題:當他們懸在500英尺高的空中,如果出了任何問題,比如絞盤的電力中斷該怎麼辦?我在設計中需要加入什麼機制,才能安全且平穩地把他們拉回來?這就是為什麼整個裝置看起來如此複雜。我請工程公司打造一個滑行器,既能執行動作,也能作為救援使用。另外,因為拍攝場景在舊金山,風非常大,另一個擔憂是重達10萬噸的高樓大廈被風力晃動時,很可能會把支架與系統拉成碎片。因此我們在系統中增加機制,可以在風力增強導致建築晃動時,解除繩索的張力。最後一點,此場景由兩架直升機協助拍攝,這也帶來了風險,因為直升機的飛行過程中,是很難辨識繩索系統的位置。因此,我們事前做了大量的安全規範。再次強調,我們要不斷地問自己,我是否遺漏了什麼?我如何做得更好?

 

(播放《朱比特崛起》製作片段)

  

最後一個小短片是我為《朱比特崛起》(Jupiter Ascending)設計的一個概念裝置。雖然我實際上並沒有參與該電影的拍攝,但導演華卓斯基姐妹請我為他們設計一套系統。她們試圖創造一個全新的子彈時間(bullet time)系統,這個系統使用攝影機分割技術,將幾百台攝影機排列在片場的兩側。在我們進行研發時,他們用這些攝影機拍攝了整個場景,然後利用軟體在真實空間中創建虛擬空間,並將攝影機放置在任何位置。可惜最終因為資金和資源不足未能完成。但我之所以分享這段影片,是為它結合了所有的技術,包括手動裝置、絞盤、氣缸等。

 

憑直覺前進 但是要帶著頭腦出門

我有時候睡到一半會突然有一些靈感,它們可能會是最適合呈現的結果。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電影產業充滿了創意人才,我們常常會有自己嚇自己的情況,或者是自己阻擋自己發展的機會。如果你願意放下這些包袱和遲疑,很多時候新的想法會源源不絕地出現,我相信這些想法不只是在我腦中,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我最後要告訴大家的一句話是「請憑直覺前進,但是要帶著頭腦出門」。在我從事樹木醫生過程中,我都是憑直覺來治療這些樹木。因為對我來說,在自然環境裡面沒有第二次機會,你一定要傾聽心裡的聲音。所以我在工作時,也會憑直覺出發,直覺覺得可行後,我會再用頭腦思考,捍衛我的想法和想像,並且能廣納各種意見和想法。

 

【動作】基爾貝克  【動作】基爾貝克

 

【學員提問】

Q:現在是2024年,我們看到很多人工智慧的技術。你覺得現在的導演會選擇用真人演員,還是用AI來處理這些高風險的情況呢?

 

基爾貝克:這個問題很好,因為現在我們可以直接換臉,用AI的方式來處理。我並不反對使用AI或其他科技,但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可以看見演員參與特技演出,展現更好的效果。譬如我之前和基努李維有很長的合作關係,所以知道怎麼與他一起合作。如果我們的規劃都完善,管理好風險,我相信還是可以讓主要演員演出高風險的場景。各位看到《駭客任務》跳下大樓的案例,我們花了好幾個月去設計和搭建,同時與市政府協商。華納兄弟公司本來非常緊張,打算要直接換掉整個場景,因為覺得風險太高。他們也質疑演員在半空中是否安全等,我只能不斷說服他們,我們經過了很多排演、安排和設計,才達到最後的效果。謝謝你的問題。

 

Q:我不太熟悉這些特技的安排,我自己也有懼高症,所以我會不斷去確保有哪些風險和安全的疑慮。我一直覺得把人吊在半空中非常危險和可怕,有沒有可能用其他方式達成一樣的效果?例如把綠幕放在地上,讓攝影機從上往下拍。例如用動畫或其他方式呢?

 

基爾貝克:當然可以,這個問題很好。你可以用綠幕來處理,可以直接用攝影棚的方式來取代。即使是舊金山的日出,我們都可以用LED螢幕來呈現,然後用攝影機的鏡位調整拍攝角度,取代原本的高空拍攝方式。這問題確實很重要,我一方面會覺得這樣拍起來比較簡單,較易控制,當然還是會有繩索和吊臂等設備。我明白你的疑慮和想法,也可能會有相同效果和結果,但我相信每個人內心都有創意的動力和慾望,希望實景拍攝。我非常習慣做風險管理和評估,如果保險公司提議讓演員從大樓跳下來,我會很期待這樣的設計。我認為理解和掌握風險後,可以想像如何管理這些風險,透過打造這樣的系統,我們能思考如何處理。我明白有時候直接在攝影棚拍比較容易,但我同時也喜歡實拍的結果,也許有些導演希望角色或演員經歷這些風險,對於演員來說,這是否有幫助呢?譬如萊恩葛斯林在拍攝《特技玩家》時,我們在一個十層樓高的建築物屋頂拍攝,他非常害怕這樣的高度,甚至站在大樓邊緣時整個人僵住,連腳都動不了。因此我們意識到與他合作需要克服一些挑戰,但有時候實景拍攝可以幫助表演效果。

 

Q:作為攝影指導和導演,大家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有時候讓大家同意或願意做這件事情其實不太容易。你曾經說過「這不可能」嗎?你與攝影指導和導演是如何合作拍出這麼多厲害的畫面?

 

基爾貝克:好問題。當我們做這種複雜的畫面,例如剛才有卡車和摩托車穿過去的畫面,我們只有兩次的拍攝機會,所有其他部門如攝影組也要一起討論。他們的想法或期待可能是四次、六次拍好所有畫面。如果這是攝影指導的想法,我就會跟他們說清楚,特技演員只能跳兩次。就像《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跟《瘋狂麥斯:憤怒道》,我會跟攝影指導說,「我會讓你架出所有攝影機,我也知道你們最喜歡的角度,拍起來最好看的畫面在哪裡,但是我們就做兩次好嗎?」也可以去討論這兩次都是用一樣的攝影角度嗎?或者是否把機器放在不同的地方呢?你有五台攝影機就會有十個角度,當然不會十個都用 ,但是剪接時就會有很多素材可以選擇。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他們事前不知道能做幾次,有可能他一下子要長鏡頭,一下子又要中鏡頭或特寫,但事實上我們只有兩次表演的機會。所以通常我們會用類似開會的形式,向大家說清楚 ,如此一來各方人員都能大概知道自己有多少把握,可以做好這件事情。尤其是跟高度有關的工作,那真的是風險很高,你不會希望你的特技演員從高樓跳好幾次,即便說他表現得很好,但是你不能夠叫他做那麼多次,真的很多時候是很靠人情的 ,即便他第一次跳得很好,但是他後面也有可能隨時都有風險,都是新的嘗試、新的風險。

 

Q:請您分享一些在拍攝現場的經驗,有遇過攝影指導或導演堅持要再拍一次嗎?即便已經說好就只能拍兩次。這種情況會讓你發火嗎?有任何讓你不開心的經驗嗎?很多時候,攝影指導可能想要拍更多,甚至有時候是導演可能要求不同的角度,不是在本來的分鏡裡面的,或者是他要求要更驚險一點等,那這種情況你會不會妥協 ?

 

基爾貝克:這是個好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必經的對話。當攝影指導說他想要再多拍幾顆,或想要不同角度的時候,我的優先考量一定是特技演員的安全,我會回答總共只能做兩次,所以你要想好這兩次要怎麼拍。 有時候他們可能一開始沒有講清楚,後面要求變很多,但我的首要考量永遠是特技演員的安全,我也希望喜歡有好的結果、大家拍得順利,但拍得好是因為我們有順利的排演,不是突如其來突然的演出。所以當攝影指導真的非要這麼做的時候呢,我都會跟他說我們就只有兩次機會,因為我要保護我的特技演員。

 

Q:如果這樣的特技產業技術在台灣能夠扎根,費用勢必是很大的因素,像這樣的大場面,在台灣通常沒有太多的預算,假如台幣兩億的總預算會足夠嗎?這樣的動作片要編列多少預算?

 

基爾貝克:好問題,像我剛剛講的,各位看到的設備其實都是可延展的,可大可小,假設你說的是獨立製片,其實最後還是要看你的特技部門。特技部門拿到劇本後,會先去拆解他們要做什麼行動跟準備。如果是成熟的特技部門,當然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案,知道這個敘事需要什麼樣的畫面。如果你問要有多少預算來執行,當然就是就看整部電影裡面要做多少動作,有時候索具看起來很大,但其實也可以小到像我們現場這個舞台的大小,預算其實都是跟著劇本走。還有時程,譬如一個畫面要拍多久,要花多少時間投入,都需要考量。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從劇本故事及時程,來估算動作的預算。當然要貴可以很貴,把場面做得很大,但像我現在正在進行的是比較低預算的動作片,它是重拍《大蟒蛇:神出鬼沒》(Anaconda),因為請到大牌演員,其他預算就比較有限,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小型的機具,沒有氣缸、沒有吊車,一切都是人工在做,盡量達成導演期望效果,也能符合有限的預算。所以我說,還是要是看劇本,不同的電影都有不同的需求。

 

Q:我很好奇,有沒有遇過機器或滑輪現場有點失常,這時候有沒有SOP或安全措施?有沒有既定的處理步驟?

 

基爾貝克:我必須說,有時候事情總是會超乎預期,你要很誠實地面對自己。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差錯,你必須要能夠負起責任。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在拍《金剛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的時候,是我職業生涯的低潮,拍攝當下出了一個差錯,有一條繩索斷了。休傑克曼(Hugh Jackman)當時騎著摩托車穿過森林,後面有個纜線攝影機(cable cam)追著他,我們用一條纜線拉著100公斤的攝影機與工作人員等,時速大概40公里。突然那個繩索就斷了,攝影機掉到地上粉碎,根本拍不到金鋼狼。幸運的是沒有傷害到演員,只是攝影機砸在距離導演幾公尺外的地方,差一點傷到導演,至今回想起來我都覺得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即便是這樣的故事,我分享起來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還是要負起責任。有時候會發生一些難預期的事情,不可能每一次工作都是完美無缺,所以當出現一些差錯、瑕疵時,只能振作起來,並且從錯誤中學習,不要覺得一切都會一帆風順。所以我那時候說:「對,是我弄的系統 ,是我的責任。」即便當下覺得很尷尬,還是要跟全部人道歉。

 

下一步是思考如何補救?首先我會去瞭解為什麼出錯以記取教訓,接下來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就像我問自己的兩個問題:「我忽略了哪裡?可以怎麼改進?」兩萬多美金一台的攝影機跟鏡頭,就這樣在高速移動中摔成碎片,我必須去面對這個現實,檢討我自己哪裡做錯。譬如針對這種綁著攝影機快速移動的繩索,我做了一些改良,確保它的安全,所以我也要很感謝那一次的意外,讓我有更好的進步,我覺得自己像是從這個錯誤當中新生。我剛剛有提到我會做特技繩索的設計圖,其實過程中我失敗了上千次,有時候我的想法執行起來會有問題,但是我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它調好,沒有被發現,所以到底要如何改進?就是要能更有彈性,譬如我可能要再看一看,突然間也許我拿信封的背面、餐巾畫一畫,就發現哪裡可以如何調整,所以我覺得出錯沒有關係,錯誤也是古老的工具,想要學習和成長,最棒的工具就是錯誤。謝謝你的問題,很棒的問題。

 

Q:想請問在您在亞洲、在各國工作,與不同的團隊、在不同文化中工作感受的差異?

 

基爾貝克:口譯設備非常方便 ,能夠把其他人用不同語言表達的想法,轉化成我可以理解的內容,這些是很重要的。我要再把這些想法轉化成澳洲團隊能夠明白的內容,這些都是我們要跨越的隔閡,也的確是我在工作時遇到的情況。你要去瞭解無論是透過翻譯或其他溝通管道,都要讓彼此之間不會有誤解的情況發生。我曾經在香港拍過一部電影叫做《移動城市》(Push),當時有一位英國導演,一位美國演員,還有來自香港的特技團隊,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跟語言在其中交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麼多不同的語言跟文化背景的團隊,其實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彼此瞭解。我們要先去改善我們自己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要去促進彼此的合作,然後再去尋找可以一起執行的方式,這是一個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達成的結果。這過程當然並不容易,因為在澳洲,我們一天工作10個小時,到香港我們一天工作16個小時,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長的工作時間,我在剛開始非常的震驚,譬如我前一天晚上10點收工,隔天早上7點就要上工,這是一種文化衝擊,因為我們並不習慣。最近跟彼得法拉利(Peter Farrelly)合作,他一天只工作4小時,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感覺被寵壞了,這是不同的文化跟工作方式。每個地方的工作習慣跟文化都不相同,譬如時差、疲勞、專注力等等,這些都是要克服的挑戰。

 

Q:您剛才提到這個攝影機砸壞的經驗,當時攝影機有保險嗎?

 

基爾貝克:提到攝影機砸壞的案例,攝影機摔壞後當天就沒得拍,只能收工。後來我道歉並承擔責任。大約兩週後,我收到二十世紀福斯影業的一封信,我心裡一沉,以為他們要索取攝影機賠償費。打開信後,福斯高層告訴我,沒問題,他們會幫我付這筆錢。這是因為我承認了錯誤並承擔責任,原本以為會破產,幸好他們幫我付了這筆錢。勇於承認錯誤很重要。當時整個系統花了四週時間製作,齒輪扭轉四週後,如果沒有上潤滑油,繩索會越來越緊並變短,增加張力和拉力後可能造成斷裂。理論上應該由我付這筆錢,但福斯公司後來幫我付了這筆錢。

 

Q:我身為演員,也很期待未來有機會拍動作片。聽過很多大牌演員想要自己做特技,是由誰來決定演員親自上場還是替身上場呢?是導演決定嗎?

 

基爾貝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很多演員會宣稱他們可以做特技動作,但這取決於生理能力、肢體能力和保險。製作公司有沒有買足夠的保險讓演員可以親自上場,或保險政策可能會要求一定要有特技演員上場。有些演員想要自己做特技,但製片會說不行,要讓替身上場,因為保險公司的條款和法務部門要求。同時,個人能力也有影響。例如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很想自己做特技,但至少演員本人要有一些肢體能力。如果演員肢體能力不錯,可能有機會做更多動作。如果肢體能力有限,可能就要多仰賴繩索來幫助完成動作。

 

【結語】

拍《特技玩家》時,希望有孩子看過這部作品後,萌生投身影視產業的心願。我回顧我的人生,一開始在澳洲西部的森林和農場長大,一直希望從事電影產業。有一位朋友參與過《駭客任務》第一集,他告訴我「你以前在學校裡也做過特技」。對,我真的做過特技!所以後來我就開始走進影視產業,投入特技生涯。我非常努力地吸收、模仿,我在家裡搭建一個簡單的繩索和滑輪系統,讓自己練習,把拍攝現場看到的內容消化後,不斷練習並擴大規模,從小型繩索到片場的繩索和滑輪系統。如果我能打造出一組小模型,它能夠行得通,我相信放大到足球場規模也一樣可以行得通,這是我工作一貫以來的心法。不斷學習,不斷與其他人互動,瞭解彼此。如果憑我的出身背景能夠做到,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對各位來說,好萊塢或影視產業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遠。謝謝大家!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