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巴克Michael BARKER
|
2024-12-04 |
麥可巴克,製片人、發行商。攻讀美國德州大學時,電影社團成為啟蒙的開端,爾後以16mm影片出租業為起步,輾轉進入發行公司United Artists,1983年成立獵戶座經典,1992年創辦索尼經典影業。製作與發行超過四百部電影,慧眼獨具且洞悉趨勢,親力親為將獨立製作電影引薦至全球影壇,並與黑澤明、阿莫多瓦、李安等名導建立起深厚友誼。經手作品曾獲187項奧斯卡提名,奪得41座獎項,含括《我的母親》、《分居風暴》等15座最佳國際影片,《臥虎藏龍》更以41億台幣票房穩居北美影史外語片冠軍,被奉為首屈一指的外語片推手。2002年獲頒導演工會榮譽獎,讚頌其對獨立製作的非凡貢獻。
時間:2024年11月21日(四)16:30-18: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2F多功能展演廳
講者:麥可巴克 Michael BARKER
口譯:錢佳緯、鄒德平
文字記錄:謝璇
攝影:羅柏麟
大家剛剛看的影片是我過去30年的人生,那就是我的生活。能夠像在電影院一樣,看到現場有這麼多人非常的感動。今天想跟大家說明的是,我們為什麼會在此刻出現在這裡?我們的命運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背景、生理、心理背景與財務背景。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慾望、不同的堅持,而我們所做的各種選擇其實都仰賴於我們眼前的機會。也許是他人給予的機會,也有可能是自己創造的機會,這些都是我們多年來辛勤工作的結果。當然有很多命運的巧合,還有一點運氣。在生活當中,永遠都有一點運氣的成分,這些對於職業生涯都很重要。
培養電影的識別能力 瞭解觀眾的品味
我出生在德國紐倫堡,在美軍基地成長。從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看電影,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要以電影作為我的職業,只是透過看電影來逃脫現實。14歲時搬到德州,之後就讀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當時的大學主修是跨文化溝通,從來沒有想過當時的主修會對我在未來的電影工作有所幫助。我是學生會的電影組組長,當時越戰快要打完了,社會多有動盪,人們都覺得電影非常重要,認為電影可以作為藝術跟政治表達的途徑。在那些年我看了很多的電影,因為看過這麼多電影,讓我慢慢瞭解了電影。時至今日,在眾聲喧嘩的時代,我們看到各種不同的內容湧向我們,我們必須更要有電影的識別能力。在這麼多年的電影歷史中,我們要瞭解自己所在的背景、脈絡、環境,也要瞭解這些觀眾的品味,多年來有什麼樣的改變。
23歲搬到紐約,當時並不清楚人生要往哪裡走,但我覺得紐約是很棒的起點。1979年,我找到第一份工作,這家公司出租16mm影片給監獄、學校、圖書館,那是錄影帶、DVD尚未問世的時代。1981年起,我加入United Artists Classics,開始從事電影發行的工作。對我的人生來說,這家公司的母公司有很多重要的影響。15歲時,我在某個機場買了一本書—Andrew Sarris的《The American Cinema: Directors and Directions 1929-1968》。書上寫道,學習電影的最佳途徑,就是從電影工作者、導演的角度來學習。當時我們也意識到,即使電影是眾人合作的結果,但最好的電影終究源自於某人的個人觀點及藝術表現。
獵戶座經典的初衷 與創作者之間的長期信賴
1952年,Arthur Krim及Robert Benjamin從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與小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Jr.)手中買下United Artists Classics時,他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他們希望能在電影產業中,先選擇適合的導演,陪伴這些導演一路成長跟發展。五〇到七〇年代,在我加入United Artist Classics之前,他們合作的對象包括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Cooper)、諾曼傑維遜(Norman Jewison)、比利懷德(Billy Wilder)、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等,拍出非常精彩傑出的作品。因為與電影作者間長期信賴,讓United Artist Classic成為一家能創造傑出作品的公司。
進入這家公司後,我也學到相同的哲學跟原則,當時United Artist Classics的原則是,只要預算沒有超支,就給導演最大的自由度及作品的最終決定權。我跟我的夥伴一路以來也非常相信這樣的原則,堅持到創立獵戶座經典(Orion Classics)及索尼經典影業(Sony Pictures Classics)。我在United Artists Classics任職期間認識了Tom Bernard,我們至今合作超過40年。機緣巧合下,我們進入到獨立電影的領域中。當我進入United Artists Classics時,電影產業的院線發行正在劇烈改變。
主要大型片廠電影以往多在紐約、洛杉磯先上映,再去別的城市。譬如《007》系列,或者藝術獨立電影都是這樣依序發行的。隨著製作成本增加,對於片廠來說,也開始擔心要趕快賺錢。1975年《大白鯊》一發行,就同時在幾千個銀幕上映,就此改變了電影發行的方式。兩年後,《星際大戰》、《第三類接觸》,變成在上映首週末就可以在全北美各大戲院看到。其他國家就要等幾個禮拜、幾個月。這個方式持續進展,大家可以注意到《大白鯊》還有其他電影,都可以在上映的第一週就在好幾百個、幾千個戲院上映。對於比較小的獨立製作來說,在七〇年代,很多都是外語片,有很棒的評價、拿到很多獎。當時主流片廠發行的電影都聚焦在大型製作,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發行比較小型的電影,還不會虧損。這正是United Artists Classics開始闖出名號之處,我們運用與主流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方式發行電影,並且持續到現在。最主要是財務面的問題,我們知道賺錢非常重要,不然沒辦法持續運作。
當時United Artists Classics為Transamerica Corporation旗下子公司,Transamerica是一家旅行、保險公司,他們不知道怎麼做電影發行。如果你留意過去40年的電影發展史,有些公司會把大的片廠買下來,但不知道怎麼經營,也不知道電影產業跟其他產業非常不同。其他產業會慢慢地成長,但電影產業不是這樣運作。這一年可能大豐收、賺很多錢,卻突然走下坡超淒慘,像雲霄飛車。譬如Transamerica買下United Artists Classics,或可口可樂買下哥倫比亞影業(Columbia Pictures)、AT&T收購華納兄弟,他們其實不知道如何運作電影公司,遑論是盈利。
離開United Artists Classics後,Tom跟我以及第三位合夥人Donna Gigliotti在1983年成立獵戶座影業;六年後,Marcie Bloom接手Donna的位置。我們都是1952年到1978年間管理United Artists Classics的團隊成員,後來一起創立獵戶座影業。獵戶座影業的目標,是在發行電影時顧及成本效益。我們有許多很棒的外語片,譬如楚浮、文溫德斯《慾望之翼》等,最成功的電影是黑澤明的《亂》,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我們後來跟黑澤明關係很不錯,他很喜歡跟年輕人玩在一起,也介紹他的朋友給我們,我們因此認識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柏等人,這也助長了我們的聲望。《亂》當時大賣,拿下好幾座金像獎,對我們來說是一大勝利。
索尼經典影業進場 打造低成本、高品質電影
在八〇年代末期,日舞影展、坎城影展變成非常重要的平台,介紹英語片、美國片以及導演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譬如《性、謊言、錄影帶》、《黑色追緝令》、《超級大玩家》等作品。這真的改變獨立電影的運作,我們看到獨立電影製作變成儘管具有不確定性,但是蓬勃發展的全球事業。每隔幾年都有新公司成立,也有公司倒閉,因為要得到財務成功並非那麼容易。八〇年代末期,索尼集團在新科技、電子設備、電玩、音樂界闖出名聲,也希望可以拓展到電影產業。索尼一直以來都強調品牌的品質,索尼也有古典樂的品牌,他們也希望可以有經典電影的品牌,讓低成本的電影得以問世,因此,索尼想跟獵戶座影業合作。在1989年,索尼買下哥倫比亞影業前,也打造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就在這個時候,他們跟我們聯絡,希望可以打造獨立電影品牌。我們可以成為哥倫比亞底下獨立運作的部門,我們會發行及製作低預算、高品質的電影,來自世界各地,用最有成本效益的方法發行,希望可以達到更好的營收跟獲利。於是,1992年1月,Marcie、Tom跟我,創立了索尼經典影業。
講到索尼經典影業的獨立電影經濟學,跟片廠的商業片非常不同,我們需要確保一切都非常順暢,具有成本效益。真的要去注意成本,不管是在購買、發行、行銷、製作獨立電影時,都要非常注意支出,否則可能就會倒閉。這是非常強調成本效益的事業,跟主流驚悚片、英雄片、家庭電影非常不同。我們講到這些主流電影,第一天上映要在好幾千個戲院同步發行,要在週末搶灘、拿下票房佳績。有時候預算甚至可能高達三億美元,這只是製作的預算而已。上映首週的行銷預算甚至會高達五千萬等。但像我們的製作預算可能只有五十萬,最多就是一千三百萬。我們的行銷預算,上映首週最低可能只有一百萬,接下來每個週末,隨著票房成功,可能會再追加預算。
最賣座的電影?不容小覷的長尾效應
這些獨立電影要達到經濟效益得仰賴長尾效應,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在不同的平台獲利,也就是說在戲院上映之後,在串流、電視,不管在國內或國際市場都可以繼續獲利。再次強調,跟大型片廠的模式是非常不一樣的。我是怎麼學會這個長尾效應?獵戶座影業成立的第一天,在United Artists Classics工作非常多年的Arthur Krim,他設定了與電影作者合作以及把持成本效益的哲學,我們跟他開了一個會。他提了一個問題:「你覺得United Artists史上最成功、獲利最多的電影是哪部?」我想到的是《金手指》、《頑皮豹》、《機器戰警》,我想到的都是商業大片。他說:「不,其實是《十二怒漢》。」《十二怒漢》成本非常低,只有256萬美元,這是一部1956年發行的電影,他說直到現在這部電影可能還在某個地方播映,這是我們發行的電影中獲利最高的一部。這對我來說是當頭棒喝,我們才發現這種優質電影才會有長尾效應(long tails),永遠都有人在看,甚至跨世代觀看。許多九〇年代的電影到現在還是持續播映,譬如《蘿拉快跑》、《奧蘭朵》、《驚異狂想曲》、《印度支那》。近幾十年的電影,譬如《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臥虎藏龍》等,都可以持續獲利,因為品質真的非常棒,口碑也非常好。
索尼經典影業的第一部電影是《此情可問天》,我們在獵戶座影業時期就開始製作,並透過索尼影業發行,這也是我們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作品,並且奪得最佳女主角及其他獎項。此外,同一年還有法國電影《印度支那》(亦入圍最佳女主角),也奪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歷年來我們曾獲得超過15座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肯定,這是一個空前絕後的紀錄,我們深感榮耀,這並不容易。
對於索尼經典影業而言,成功有一個模式,其中一個就是要得獎。得獎影片會不斷吸引觀眾,我們有9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作品,好幾座最佳演員獲獎作品,譬如凱特布蘭琪、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電影;當然也有最佳紀錄片提名的作品。如果電影能夠提名、獲獎,會對他們的發展大有幫助,讓這些作品能夠更賣座。
我知道很多人都想知道怎麼拿獎,如果要進到奧斯卡入圍名單,要確保的是讓這些評審委員都能夠看到你的作品。大家都知道,雖然奧斯卡不能花錢買。但是如果你無法讓評審都看過你的電影,是不可能入圍的。有許多電影沒辦法入圍,只是因為沒有夠多評審看過這些電影。所以錢該花在刀口上,不管是舉辦放映會、買廣告、安排訪問等。要吸引超過一萬名的評審都看到你的電影,其實非常不容易,而且評審散落在世界各地。全世界有這麼多大大小小不同的電影,還有在Netflix、Amazon、Apple TV上播放的電影,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上一場大師課的講者們(關家永、王慶)拍了《媽的多重宇宙》,這部片在當年年初上映,他們很努力地確保每一位評審都有機會看到這部作品,非常了不起。有些電影沒辦法贏得奧斯卡獎,因為他們忽略美國以外地區的評審,但他們現在知道,美國以外地區的評審票數也非常重要。
相信你所發行的作品 瞭解製作經費的流動
我們也曾經發行很多成功的動作片,包括備受好評的電影《功夫》、《全面突襲》、《十面埋伏》。我們也曾經發行過成功的動畫片,這些動畫可能是以成人觀眾為主,或是獲得大家的肯定,吸引大小朋友都來觀賞,譬如《盜夢偵探》、《紅烏龜:小島物語》。這些電影的共通之處是什麼呢?它們獲得了非常多影評的稱讚,都在大型影展首映,我們透過各種公關、宣傳,讓它們能夠在各大電影院上映,也傳出很多好口碑。
我們只發行我們所信賴的電影,當然有時候票房未必盡如人意,但至少你必須相信你所發行的作品。如果作品品質夠好,就能夠提高成功、賣座的機率,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些作品,觀眾也能不斷地增加。無論是藝術、故事或內容、議題,瞭解電影史很重要,也要瞭解經費、財源、預算是怎麼流動的。多年以來,電影產業、尤其是美國電影產業,經歷過幾次的革命跟變化,從一九二〇年代到現在,院線發行電影都有大起大落的情況,一切取決於大家看電影的習慣。願不願意到電影院看電影,也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蕭條、世界大戰、疫情,以及科技創新的影響,包括電視、有線頻道以及其他新科技,譬如錄影帶、DVD、串流平台等。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隨著科技創新,電影院即將走入歷史。這麼多年來,電影院還是沒有消失,大家永遠都能找到重新回到電影院的原因、理由、機會。畢竟離開家去電影院,跟大家一起坐在電影院裡面看電影,是很多人希望共同擁有的經驗。
我們知道很多賣座強片,從《大白鯊》開始,一直到《星際大戰》、漫威電影等,讓電影院可以存活下來。大家如果想要成為成功的電影導演,必須瞭解電影拍完之後財務怎麼進行,這些財源如何透過不同的媒介來到你手上,金流如何從消費者手上轉換成支付你的電影製作及行銷費用。
一九五〇年代電視被發明前,電影的收益絕大多數來自戲院票房營收。45年前我剛進入電影界時,多數獨立電影的財源還是來自於戲院跟票房。當然會有更多新的財源,包括有線電視頻道。現在來自於票房收入的比例顯然降低許多。八〇年代家用娛樂誕生時,DVD、藍光所創造的高營收,現在幾乎已歸零。我們看到百視達已經消失了,Netflix等串流平台崛起了,搶走了百視達以前的生意,這也是新的串流平台的時代。
當然還有各種不同家用娛樂的方式,譬如PVOD、VOD、數位銷售等模式,都成為電影產業非常重要的營收來源。現在有各種不同的串流平台,譬如Netflix、Amazon、Apple TV,也有大型片廠的平台,譬如Disney+、Paramount+,前仆後繼加入串流平台,都認為能夠搶下Netflix的寶座,但串流運作並不容易,成本估算非常困難。索尼影業比較幸運,很早就決定不要建立串流跟電視頻道,還是以發行電影、電視節目、電玩為主,這是非常明智的商業決策。我們希望這些串流平台的營收能夠取代DVD、藍光的營收,但目前串流的收入還趕不上傳統收入模式,國際版權銷售還是很重要,也有我們過往沒想過的銷售通路,譬如航空版權。我們身處的時代,是要持續追蹤各種盈利來源,並將收入用在製作成本、行銷成本的時代。
掌握趨勢、保持彈性以應對變化
接下來我想談談如何應對改變。我們必須要隨時關注趨勢,並且保持彈性。維持事業的活力、接受不同的盈利模式,別被甩在後頭;但同時也不要拋棄了應該堅守的核心價值。有些核心事業是非常重要的,譬如我們還是非常重視到電影院觀影的體驗。我們必須保持彈性,去因應電影產業的變化,要去瞭解長尾效應。就像剛剛提到的,現在來自電影票房的收入比例也許降低許多,但有些時候,單一電影營收的時間可以很長,從院線上映之後,可能會有VOD、電視、DVD等,電影營收時間可能會長達20年,需要持續追蹤電影是否能重新回到市場中。我們跟很多公司一樣,都有電影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非常寶貴,譬如我們旗下可能有幾千幾萬部的電影。如果你做的是獨立電影,無論你跟哪家公司合作,如果你相信你的電影有長尾效應,當然要尋找適合的公司,維持這樣的長尾效應,那就可以持續很多年不斷地收到新的營收。
之前有一部台灣電影,2020年的《陽光普照》,那是一部大師巨作,我覺得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最棒的電影之一。我是意外才發現這部片的,好像有跟Netflix簽署一份合約吧,我希望對各方來說都是財務合理的交易。或許對於這位導演、製片來說,至少都可以獲利,但實際情況是,這部片在Netflix播映幾個月,沒有什麼人注意到,只說是來自台灣的片,沒有太多資訊,不會有太多人注意到。後來我們看到有一部片代表台灣參加奧斯卡獎,我還是沒有注意到它,再來開始有一些影評評論這部片,Variety首席影評人說今年最棒的片就是這部片。後來我在Netflix上看到這部電影,真的下巴都掉下來了,我看到了影評所說的年度最佳電影。但是時至今日,其實還是沒什麼人知道這部片。我相信就是像這樣的片,如果當時可以好好運用它的品質,讓它進院線,就能產生長尾效應,但上了Netflix可能就被埋在那裡。如果要上Netflix,一定是一開始就給你很多錢才值得,不然像這樣大師級的巨作,我相信是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就像楊德昌的電影一樣的品質。我很瞭解楊德昌,看過他電影的都會認同,他是個有自己風格的大師。
給導演、製片、發行商的十大心法
我要給大家一些建議,有些對大家來說可能滿有道理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早就知道了。
一、如果你是一個電影導演,但是不想花腦力擔心收入或財務問題,你只想要好好地編導,那你就要去找一個好的製片、好的電影公司、好的顧問,讓他們去幫你做功課。因為你需要有人在你身邊提供這樣的資訊,否則你一定會被人佔便宜,一定會做錯決定。所以你要想辦法至少瞭解這種宏觀的觀念,或者需要有人、有顧問、有公司在後面幫你。舉例來說,詹姆士艾佛利執導了《此情可問天》,伊斯麥默詮是他的夥伴,打理所有的財務面,艾佛利只要負責拍就好。他拍了一部非常美、很詩意的作品,但所有財務事宜他都不需要擔心。
二、我相信有很多導演,現在可能都在找機會或找投資讓你可以拍片,或者找發行公司。去看看國際電影市場,多參與這些市場、影展,透過這些場合去認識發行公司。好好運用這些場合,不管是當作未來研究的機會,或當成可以發行、販售電影的平台。這也是很多人忘記的,讀一些刊物,像是〈Variety〉、〈Screen International〉的網站,多讀電影產業新聞,不是八卦新聞,而是要多瞭解產業發展。在讀這些刊物時,至少可以學會商業術語,至少聽得懂別人在講什麼。這很重要。
三、在你拍片之前,你必須先問自己一些問題。有誰會看我的電影?在拍之前就要瞭解你的受眾。你拍這部電影的原因是什麼?你必須要去思考、想像你的觀眾是誰。我相信大家都想要有觀眾,電影都要有人看,你必須瞭解他們觀看的體驗是什麼。你想拍一部商業片嗎?還是藝術片?有時候你可以兩者兼顧,就像李安的《臥虎藏龍》是商業片也是藝術片,是一個很棒的範例,兩者兼具。你會不會擔心投資要有報酬?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要思考一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要怎麼把投資的錢賺回來?
四、如果你想要你的電影可以跨越國境、環遊世界,那就有一些重要議題要思考,譬如融資是一項議題,另一項議題則是內容、敘事的本質。在找金主、買家時,如果想要跨越國界,找到更多的觀眾,你必須瞭解世界各國的文化都有所不同,要想辦法至少瞭解其中差異。電影故事的內容,也必須可以跨文化、跨出本土文化,如果你追求更多觀眾,就必須做到這一點。放諸四海皆準的主題,在此顯得更加重要。有時候你也可以聚焦在自己的文化上面,這會讓你的電影更特別。
這可能很難解釋,大家知道《分居風暴》嗎?是一部伊朗片,得過奧斯卡,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它專注在伊朗文化,在伊朗的文化中分居、離婚是怎麼一回事?對於世界各地的人們來說,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離婚是什麼概念,這也是一個所有人可能都有興趣,或至少稍微想瞭解的主題。但在《分居風暴》中,它非常聚焦在伊朗的文化,更使得它非看不可。它結合特定文化及普世性的主題,一個大家都可以瞭解的概念。大家還是要記得,這些聚焦在本土文化的內容,還是要必須能夠理解,不能只講特定文化的人才能理解的主題。普世性是非常重要的,阿莫多瓦就是個很棒的例子。他透過他的電影傳達自己的特質、特點,他的剪輯、色彩、音樂,雖然這些都非常有個人特質,但他還是具有普世性在當中。可以講到友誼、生離死別,這些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概念。他的表達也不是太過悲劇、悲傷,就是人生的一部分。這就是我想強調的一個重點。
大家知道海法曼蘇爾這位導演嗎?她拍了一部叫《腳踏車大作戰》(Wadjda)的電影,大概是12年前在沙烏地阿拉伯拍的,是她的第一部片。這部片在講一個小女孩,她想要跟一些男孩一起在街上騎腳踏車,但沙烏地阿拉伯法律規定女性不可以騎腳踏車,更不用說是小女孩。所以她寫了這部電影,就在講這個很叛逆的小女孩,想要在街上騎腳踏車。這部片後來也影響沙烏地阿拉伯修法,現在女孩們都可以騎腳踏車了。這部片很娛樂,也達到了女性權益的普世概念,甚至促成沙烏地阿拉伯修法的效果。譬如瑪嘉莎塔碧的圖像小說、電影《茉莉人生》,講到她童年時如何離開伊朗的壓迫政權,來到巴黎,感受到文化衝擊。我們之所以會進入電影,像我女兒10歲、15歲時也會看這本書,講這個小女孩遇到的問題。大部分的人沒辦法環遊世界,如果看電影可以瞭解異國文化,觀眾也會喜歡。還有一些類型,講到你我共通困境的故事,有愛情、動作、驚悚,這些也都是放諸四海具有普世性的,世界各地的觀眾都會擁抱這樣的故事。比較有趣的是,這些故事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為它們代表作者去做一些表達。有多少人看過克林伊斯威特的電影?克林伊斯威特已經94歲了,他當導演、演員好幾十年,拍過西部片、動作片、喜劇片,什麼類型都有。只要看他的電影,就能感受到他相當個人的層面,也讓我們感受到真實感,因為這對他來說是非常個人的事情。
先前特柳賴徳影展(Telluride Film Festival)慶祝《臥虎藏龍》20週年,當時我們也有獲獎,索尼經典代表授獎。我跟楊紫瓊一起去看電影,我們坐在戲院後頭,她看著我、我看著她,看著那些字幕對白,我們都覺得好像李安在跟我們講話一樣。透過這部電影,他在跟我們講話。這是一個幾百年前的故事,是一個動作片、愛情片,但每一句話都像是導演直接跟我們溝通,好像就在他的身邊一樣。你看這些電影,真的可以感受到電影導演在跟你對話。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成分,電影要成功,這點很重要。或者不要做得太刻意,像克林伊斯威特也不刻意,如果你看他的電影,真的可以感受到。
另一方面,這些都是原創的構想。伍迪艾倫在做《午夜巴黎》的時候,他說:「我看過各種特效的電影,我想要做一部低成本的獨立、科幻、充滿幻想的電影,但是不要任何的特效。」他們花了很多年才找出要怎麼做這樣的電影。當時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讓每個演員——除了兩個主要演員之外,其他人都只演一天、三天,基本上這部作品就是這兩位主角穿越時空,回到一九二〇年的巴黎。我這次搭長榮航空來台北就在飛機上重看這部電影,時隔多年,這部片還是很有原創性。
五、對於一些新銳導演而言,我會建議大家花一段時間到其他國家住,去瞭解其他文化的元素,或許能夠幫助大家有新的發現。我對李安的背景並不完全熟悉,但我知道他當時離開台灣之後到了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那是一個離市區很遠的地方,後來去了紐約大學。他在這樣的經驗當中,結合很多台灣的觀點、揉合了中國、華人的傳統文化,再融入了西方的敘事方式。如果你只是看他的電影,也許不會注意到這樣的元素跟特質。但如果李安在求學期間沒有接觸過外國文化,可能就沒辦法有這樣的成就跟結果。
六、幫你的電影或劇本找到一個代言人,也許是成功的導演、製片、演員,他能夠看完你的作品之後幫你推薦。如果他能夠把你的作品推薦給影展、發行公司、經紀人等,就有機會幫助你在院線上映或者到串流平台。
七、我建議大家參與重要的國內外電影組織。譬如美國影藝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這組織很大,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全球電影組織不勝枚舉,能建立更多人脈,讓你成為電影社群的一員。
八、試片。電影完成之後,很多人都會好奇試映會能幫助導演在最後剪輯階段有什麼幫助?我認為做試映有一種最好的方式,我自己也常常這樣做,就是讓導演跟觀眾一起看,看完之後讓導演跟觀眾直接對話,問觀眾要怎麼做會更好,一對一直接對話。讓導演跟觀眾直接對話是最有幫助的,尤其是對獨立電影而言更有幫助。
九、影展。影展對各位的電影非常重要,可以看到電影在不同的觀眾面前有什麼樣的效果。在影展中會認識電影買家、公關人員、影評等,這是讓你的電影獲得關注的好機會。國際影展大小各有不同,大的有坎城、柏林、威尼斯、多倫多,多倫多影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其他地方影展也非常重要,譬如紐約影展,亞洲也有很多重要影展。除了國際大型影展,也可以研究各國的影展,或許能建立人脈。
十、讓你的作品有機會入選晉級。我知道每個國家,每一年都會選擇一部電影來角逐重要的獎項。有機會的話,讓這些選片的評審能夠看看你的作品。如果你能代表台灣來角逐重要的獎項,就算這位導演過去默默無名,也可以透過代表台灣角逐的機會,迅速提升知名度。也許能夠因此吸引到影展、影評人的目光。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獎,也許就能讓你的作品、生涯有非常大的影響跟改變。我們有一部作品是《回到首爾》,由一位柬埔寨導演執導。我們原本不確定它是否符合資格,因為這部片是在韓國拍的,又是法語發音,後來確認符合資格且代表柬埔寨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雖然最終並沒有入圍,但擠進了短名單,也因為代表柬埔寨參加,吸引了很多目光,後來在美國市場表現也非常好。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現在的美國市場,外語片其實會面臨到很多障礙跟難題。在美國要宣傳外語片非常不容易,因為媒體與報章雜誌比較少評論、介紹這些外語片,所以外語片要獲得市場目光,的確是相對困難許多,但是也要仔細注意各種可能的機會,讓對的人看到你的作品。
電影是打造夢想的過程 在作品中找到自己創作的目的
電影產業當然有很多壓力,但也很令人興奮、期待。因為這種期待來自於很多的未知,我們不知道電影會不會成功,我們當然運用了各種不同的能力,同時也像在賭博一樣,我們的電影讓夢想能夠成真,無論是創作者或觀眾,都能把自己的夢想幻化在銀幕上,我們能想像超越日常的一切。觀眾非常喜歡看這些跟日常生活不同的體驗,希望能夠有機會在幾個小時內沉浸在某個世界當中。他們知道自己在看完電影之後,外面的世界不會天翻地覆,所以希望透過這樣的經驗,也許是在家裡,或在戲院當中,能夠踏上一段情緒起伏的旅程。有些人希望在電影中尋找一種逃脫或救贖,讓他們跳脫日常生活中非常辛苦的生活。電影無法改變世界,但能提振我們的精神。無論是感受到愉悅、快樂,或透過電影進一步瞭解我們自己,或瞭解世界上某個原本不認識的地方。因為在電影中,尤其在戲院裡面看電影,這種大家一起看電影的經驗,讓我們有更多跟彼此連結的機會,我希望這種體驗不會被眾人遺忘。我希望這種眾人一起看電影的體驗能夠讓電影繼續存活下去。
當然有些經驗觀眾無法看到的,譬如拍電影的辛苦跟考驗,從前製、拍攝、後製、行銷,把電影端到觀眾面前,這些過程是觀眾看不到的。從編劇到發行的過程非常耗時,每個過程都非常勞累,很容易因為一步差錯就導致失敗。我們常面臨各種失敗,每次成功的背後,可能都藏有某些人職涯上的悲劇。比如說達米恩查澤雷的《巴比倫》,這部片講述默片時代,大家都覺得自己的事業前景可期,當有聲電影出現,很多人的機會就消失了。許多變化、時代演進都建立在很多人的悲劇上。在這些過程中,他們也許沒有注意到,有些變化即將發生,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遇到轉折,所以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我們的未來充滿了各種變化,尤其在電影產業當中,雖然我們在打造夢想,但同時也要逐夢踏實,要去瞭解日常的現實,試圖通過日常考驗。
我們在電影製作時,隨時要把握明確的結構,要在計畫跟作品中找到自己創作的目的。我們希望這些自己創作的故事,能讓自己有共感、讓觀眾有共鳴,才能吸引大家來觀賞這些作品。很多導演之所以成為大師有他們的原因,包括阿莫多瓦、李安、楊德昌等,或者是趙婷也是如此,他們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跟想法。他們在每部片中都有一些特殊的訊息,以及想要傳達的意涵。他們從很年輕開始就去瞭解拍電影的每一個層面,而且透過這些結構,讓他們的作品無論是在藝術或商業層次都能成功。有時候這些作品未必能獲得票房佳績,但在每一部作品都能獲得經驗,繼續往下一步邁進。各位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也要繼續堅持下去。也許最後的結果會讓大家喜出望外、意想不到。
跨越世代的經典巨作 烙印心中的觀影體驗
有兩部片是我非常瞭解、非常喜歡的,我知道在製作過程中經歷一番寒徹骨,最後也獲得撲鼻香。有一部片我有參與、一部沒有。我沒參與的是1942年的一部電影,有多少人看過《北非諜影》?還沒看的趕快去看!這部片有兩大巨星——英格麗褒曼、亨佛萊鮑嘉。這部片是在二戰期間、非常艱難的時期拍攝,當時主要的演員都是移民,本來不是這些卡司,劇本也經歷很多問題,但後來還是拍出來了,上映前幾個月,摩洛哥還被納粹佔領。這部片上映後,表現非常好,大家都超愛這部片,在194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我相信大家還是會喜歡這部片,會讓你笑、讓你哭,有很浪漫的部分,也會讓你真正瞭解戰爭的苦難,真的讓人可以昇華到另外一個層次。如今,它對我們的意義,跟1943年是一樣的。
另外一部片,是我為什麼會在這裡的原因,就是《臥虎藏龍》。這部片是我這輩子最棒的觀影體驗。李安拍過《喜宴》、《飲食男女》以及其他的作品,後來他拍了《與魔鬼共騎》,沒有表現得很好,但他還是持續實驗各種不同的想法。他想要拍一部動作片、談論女性賦權,他的計畫是希望這部電影在亞洲是很大的商業片,對西方人來說可以是藝術片,但比較意外的是結果反過來了!在亞洲票房表現還可以,在其他地方真的瘋狂大賣,在美國有1.28億美金的票房,在這之前,沒有任何外語片有過這樣的票房,之後最接近的外語片只有《寄生上流》吧。我跟他合作共同發行這部片,真的是我有史以來最棒的體驗。我們也發現年輕人根本不在乎字幕,他們已經習慣看字幕,反而是老一輩的人不習慣字幕。透過這部片我們學到很多,無論是現在看或當時看,都是大師巨作。
最後我想分享《臥虎藏龍》的小故事。在紐約上映時,我們在8家戲院同時上映,真的是熱銷。李安打給我,說他想到現場看看,實際在第一線看看觀眾的反應。我叫了一台車,把我們載到紐約的戲院。我們去的第一家戲院,大概是中午的時候,戲院靠近時代廣場,《星際大戰》也在這邊上映。現場並不只有很多人,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真的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到了紐約時代廣場,我們看著這些人,有很多來自唐人街的華人,也有來自紐約大學的知識份子,或者比較嬉皮的觀眾都有。我們又到另一端,林肯中心有一間叫「林肯廣場」的戲院,我們抵達時電影已經開始播放,我們偷偷溜進去,這間戲院通常都是老人家去看,裡頭真的座無虛席,都是一些白髮蒼蒼的人。接著李安說他想去看看哈林區的戲院,我當時就有點擔心了,因為這真的是個實驗,有一些武打片、驚悚片在哈林區表現得不錯。當地的觀眾主要是非裔美國人,我就說:「你在那邊應該不會看到很多觀眾」,但他說沒關係。我們到了哈林區,大概傍晚六點,我們就想看看裡頭有多少人。我們溜進去坐在戲院最後一排,座位比較高的那一排,可以看前面大概有多少人,大概30個人左右,電影就開始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臥虎藏龍》開頭?我們本來要先走,但李安想看第一個動作場景後,會有什麼變化。等到楊紫瓊開始飛簷走壁、輕功飛上去,這一段通常觀眾都會鼓掌,所以我們就一起看了這段。觀眾席間有一個人說:「老天爺你有看到這個嗎?」另外一個人說:「哇!」有一個小孩跑出去外面大喊:「第九廳放的片很讚欸!」當時我們就知道這部片一定會大賣。
總而言之,這就是我們夢想能夠擁有的體驗。一旦體驗過後,這個記憶會永遠烙印在工作人員跟觀眾的心中。要不是有《臥虎藏龍》,我今天也不會站在這裡,再次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非常感謝。
【學員提問】
Q:謝謝你的演講,我覺得很感動。如同你說的,電影就像一場豪賭。要怎麼預期回收?想請您給我們一些意見。
麥可巴克:就像我提到的,你要盡可能有成本效益,想辦法用最低的成本拍出最高品質的作品。也要去不同的市場、影展,找到可能的合作對象。要讓電影能回收成本的話,當然就是要大賣。賣法可能是一開始就賣一大筆錢,也有可能是慢慢等長尾效應。就是要小心,審視風險評估,但就是很難。
Q:我想瞭解更多關於長尾效應的部分。一部片到底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長尾效應?也想請您舉例,如果《陽光普照》是您來發行,要如何做到長尾效應?讓更多人知道這部影片?
麥可巴克:去年我們有一部片《失控教室》,是個很小的片子,甚至在柏林也沒有造成什麼轟動,我們喜歡這部片就買下來,讓它成為德國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代表。我們把這部片帶去多倫多、紐約影展,規劃在聖誕節當天正式上映,這樣不僅符合提名資格,也有7天可以在院線上映。之前我們也這樣操作過,譬如《白色緞帶》、《分居風暴》都有得到一些提名,得到提名就可以得到更多曝光,就算最後沒有獲得提名,一旦推動這些計畫,就能夠讓更多評審觀看這部片,也有更多人會報導。如果在年底前上映,至少在12月底、1月初可以有一些曝光,觀眾就會根據這些媒體曝光及評論去看電影。後來上映表現沒有很好,但還可以。1月時開始公布入圍名單時,影片有入圍,我們就帶去聖塔芭芭拉、棕櫚泉影展等,試試看能不能拿到獎項。雖然沒有得獎,但至少有入圍,可以讓這部片觸及更多的觀眾,也讓更多觀眾願意來看。這部片雖然沒有大成功,還是有拿到80、90萬美金的票房,對我們來說,只要超過50萬美金,這種小製作就算成功了。
還有在Premium VOD上架,當這些作品還在角逐奧斯卡提名、還在院線上映時,觀眾也可以花19.99美元在家裡觀賞。因為在入圍名單公布前的時間點,有些人會想要看這些作品,這個策略也吸引更多人開始去看這部作品。後來也有在訂閱制平台上架,每個月是6.99美元。現在有很多不同的排片管道,當時還有付費電視,大概是院線上映7個月後才上Netflix,播放18個月,之後移到Disney+再播放18個月。當時Netflix支付的費用大概佔票房的50%,Disney+支付的金額大概也差不多。所以在Disney+播放後,就提供給所有不同平台播放,後來也在Apple TV、Amazon Prime播應。戲院上映大概3.5個月後,我們發行了DVD跟藍光,從各種不同的來源獲得營收,部分影片在這些平台非常受歡迎,也有一些像《失控教室》,也許點閱率沒有非常高,但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Q:您剛剛有提到影展,當您準備要到影展宣傳時,你會做什麼準備?對於沒有片廠支撐的獨立電影,您會建議如何準備?
麥可巴克:首先,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到影展現場看各種電影。你的電影如果能夠給越多的代理商看,那是最好的。他們可以跟你一起到影展現場,幫助你把影片介紹給買家。如果你有代理商,幫助大家接觸這些觀眾,我認為這是最有幫助的事情。有時候你會有代理商、製片等幫你做提案、介紹,讓越多人能夠看到這部作品,因此獲得一些專業的口碑。我常常接到一些電話,希望我能夠幫某些電影說幾句好話、好評,如果這部作品真的吸引我,我都非常樂意。如果你真的能入選、入圍重要的影展,那你可以聘請公關人員,費用不會太高,至少能幫你接觸到一些媒體、買家、影評人、業界人士等。其實有些電影並沒有獲得大公司的青睞,但進入日舞影展之後,知名度能迅速傳開。
Q:我就是把《陽光普照》賣給Netflix的人。我們跟Netflix達成的協議,在財務上頗有幫助,當時我們覺得台灣電影沒什麼機會到其他市場上映。我們也負責發行《大佛普拉斯》,這部片大約在全世界超過60個影展放映過,但發行版權賣得並不好。我的問題是,對於主要的發行商而言,你們期待什麼樣的外語電影?特別是台灣電影?要如何吸引注目?
麥可巴克:外語片的確相當困難。譬如我們公司,假設在影展看了某一部片,同事就會討論說什麼樣的觀眾會看這部電影?如果它沒辦法成為代表某個國家角逐奧斯卡,索尼經典影業有沒有辦法觸及到足夠數量的觀眾?這位導演是不是有名的導演?或這部作品能不能用50個字吸引大家進戲院看電影?或者這部作品內容是否清楚,結局寫得好不好?這些都是我們會討論的。我覺得電影要能夠成功,結局寫得好不好很重要。很多時候,如果電影一開始很好但是爛尾,大家都不會有什麼好評。你剛剛說《大佛普拉斯》在60個影展放映過,我也想看看這部電影。當電影去影展放映時,有代理商出席嗎?沒有,也許這就是問題所在。要有代理商、經紀公司、行銷公司,總之能助你們一臂之力的業內人員在場比較好。對索尼經典影業來說,我們只收有人引薦的劇本或案子,單純是因為案子太多,我們只有25個人,沒辦法看完所有案子。
Q:這幾年對於預購(pre-buy)的策略有什麼變化?聽起來購買外語片是在影展期間看到,是否還有預購的做法?
麥可巴克: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會在劇本階段時成為合製公司,但在外語片方面,很少發生。不過,我們最近會有一個合製機會,這部作品來自歐洲,其中涉及某位特定女演員,我覺得這部作品非常有特色,我們決定要成為合製方。如果有機會提早知道《寄生上流》或《媽的多重宇宙》,我當然會願意參與,譬如楊紫瓊就是非常棒的演員。如果是預購模式,通常這部作品要有知名的導演或演員,或是這個故事有非常強烈的原創特質。比如說《午夜巴黎》就是如此,如果有人在劇本階段給我看,就算是外語片,我也會選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