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馬影展 │在黑暗中前行,紀實與虛構混合之必須:專訪《拒絕沈默的女孩》導演帖莫奈
2024-11-19

文/翁皓怡
編輯/謝佳錦
攝影/古佳立

女孩們在黑夜中群聚前行,畫外音詩行拋出疑問:我們是從暗處走出來,抑或走入另一個更深的黑夜?

 

《拒絕沈默的女孩》(MA – Cry of Silence)是緬甸詩人、裝置藝術家、導演帖莫奈(The Maw Naing)最新劇情長片,以真實紡織工廠女工罷工事件為靈感,發展成介於虛構與紀實之間的作品。2012年工廠女工抗爭時期,抗爭者的紮營處鄰近帖莫奈住處,他便時常帶著水與食物去到現場,探望與支持抗爭女工,留下許多影像與錄音。因此,帖莫奈很早便與女工建立起情誼,這幾乎就像拍攝紀錄片的前期田調。「我確實曾經想過要把事件拍成紀錄片,但後來和個別女工接觸後覺得她們的故事非常吸引我,就決定了以劇情片方式呈現」。

 

《拒絕沉默的女孩》映後QA.jpg 《拒絕沉默的女孩》映後QA.jpg 《拒絕沉默的女孩》映後QA.jpg

 

來自真實現場的女孩們

 

2018、2019年時,為向國際影展尋求資金與提案,帖莫奈必須先拍攝十分鐘左右的概念短片,那時他便邀請了抗爭女工之一飾演片中主角Mi Thet,帖莫奈在拍攝時也與40名左右抗爭女工聯繫,因而角色塑造有一部分取材自這些抗爭者的個人生命經驗。除了「訓練」非職業演員的表演,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清楚評估參與拍攝所冒的風險。「這是我的選擇,我知道自己可能面臨的危險,但我不希望讓參與者也要承擔非必要的負擔,所以最初讀本階段,我便邀請他們來我的工作室,讓他們慢慢地看過劇本,請他們回家多考慮,也和家人討論看看,再決定是否願意現身影像」。而從概念短片到2022年正式電影開拍,除了罷工,女主角更參與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反抗軍政府的街頭運動,這些生命經歷都讓她更堅信且願意參演。

 

穿插抗爭現場的紀實影像,與政變廣播的黑影

 

除了近期劇情片,帖莫奈早期更參與了首部由緬甸創作者自行拍攝的紀錄長片《氣旋納吉斯:當時間停止呼吸》(Nargis - When Time Stopped Breathing,2009),談及對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想法,帖莫奈強調,「我很喜歡混合紀實與虛構,去模糊紀錄片與劇情故事的邊界,所以拍攝劇情片時,我也喜歡使用自然光,避免複雜的場面調度,和使用非職業演員」。而正因帖莫奈在罷工抗爭時期穿梭現場,留下許多紀實影像,《拒絕沈默的女孩》中許多鏡頭便來自此,比如電影開首女孩們在黑暗中行走的鏡頭,以及許多遠景中人群的建立鏡頭。「因為2022年我們正式開拍後,仰光開始宵禁,其實是不太可能在晚上六點後上街,於是我在片中穿插許多2018、2019年時拍下的畫面」。帖莫奈模糊紀實與劇情的創作形式,也反映出緬甸的拍攝處境。

 

除了紀實影像,《拒絕沈默的女孩》中亦穿插廣播的聲音,時而作為音橋,時而像是餘蕩在大環境中的背景提要。帖莫奈分享道,最初本片劇本僅將重點放在描寫中國商人對緬甸工廠的壓迫,並無意特別處理軍政府的問題,「在2021年發生政變前,人們對軍政府的恐懼更是存在潛意識裡的,像是一個籠罩著所有人的黑影」。而這個黑影在2021年幾乎完整地「現形」,也因為各地頻頻發生政變、抗爭,人人都會拿起手機記錄,再透過網路發送給國際新聞媒體,多虧科技的進步,帖莫奈在後期剪接階段,便很容易在網上尋得相關素材,並篩選適合的片段,作為畫外音的廣播「放送」在電影裡,也透過此隱喻整個社會的現狀。

 

《拒絕沉默的女孩》映後QA 《拒絕沉默的女孩》映後QA 《拒絕沉默的女孩》映後QA

 

緬甸的失落狀態:上一代抗爭者角色

 

《拒絕沈默的女孩》聚焦抗爭女性的身影,片中作為壓迫者的權威男性,幾乎全以半身、背影方式呈現。但有趣的是,唯獨存在著一個與這些女性連結、相理解的男性角色——曾參與1988年仰光大學「「88起義民主運動」的U Tum。這個角色的原型來自帖莫奈童年的鄰居,一名經歷過1976年起義後入獄服刑三年的抗爭者,對始齔之年的帖莫奈來說,這個鄰居哥哥是個精神狀況有點怪異,卻待人善良的存在。於是撰寫劇本時,帖莫奈就決定要放入這個角色,「我想要呈現出那種不斷失敗的失落狀態,因為事實就是從1976年至今,一次次起義與抗爭,人們便面臨一次次的失敗,我們必須不斷去想,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戰?」U Tum是帖莫奈對緬甸失落處境的叩問,但在片中此角色確實也與年輕一代的抗爭者產生連結,甚至成為精神支持的動力。正因為尚處在黑影下,所有年老的憂鬱和失敗,提醒著年輕的生命持續向光而行。

 

《拒絕沈默的女孩》製作國跨度緬甸、南韓、新加坡、法國、挪威、卡達等地,回望前作《僧侶》(The Monk,2014),也由捷克與緬甸合製,帖莫奈說,因為緬甸尚無非常專業的國際級製作人,對要拍片的影像工作者來說,確實需要向外找尋可能。畢竟除了製作,帖莫奈目前的許多作品,都必須先走國際影展一路,以先迴避軍政府的審查制。「但我還是非常希望能給緬甸人看到,能給這些真正在經歷事件的女工、人民們看到,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做的」。

 

或許看似仍行走在未明的黑暗中,但至少,仍在行走,便能繼續尋找光源。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