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馬影展 │思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以妳的語言呼喚我》導演克萊兒伯格專訪
|
2024-11-11 |
文/謝佳錦
編輯/謝佳錦
攝影/黃煌智
這是一個簡單又不簡單的故事,透過法德兩地學生交換與語言學習,講述兩名少女的青澀戀情之餘,並輻射出各自家庭,乃至國家的文化、歷史、政治等,甚至歐洲整體狀態。《以妳的語言呼喚我》(Foreign Language)法國導演克萊兒伯格(Claire BURGER)出身法德交界,從小就對兩地文化交流有感,本片劇本寫作長達4年以上,因為她不想讓影片只是概念的機械呈現,希望深入青少年的私密情感。
「當代社會越來越複雜,可是很多電影的角色心理卻越來越簡單,我不想呈現『超級英雄』的故事,希望一層一層地,展開人物內在複雜的同時,也帶出世界的複雜」,克萊兒伯格指出:「『語言交換』就蘊含豐富探索空間,像是如何離開自己家庭與國家,跟外在接觸、豐富自我,還有第一次談戀愛、建構出什麼人格、種種相遇如何改變人生等。」
全片以兩名Z世代少女為軸:一是文靜的黑髮法國女孩芳妮,一是嚮往街頭運動的金髮德國女孩蕾娜。導演年逾四十,如何理解新世代?克萊兒伯格表示,她會觀察自己的姪女,四年間也不斷觀察德法青少年。此外她認為,新世代確實深受科技影響,不過無論哪個年代、哪個地區的年輕人,歸根結柢都在面對「成為什麼樣的大人」。詢問覺得自己像誰?導演笑稱,芳妮有她害怕社會的一面,但蕾娜亦有她參與社會的一面,如今的她還會對芳妮與蕾娜的媽媽有感,這些角色都有一部分的自己。
本片特殊之處還在於,前半完全是芳妮的視角,後半忽然轉成蕾娜。觀點轉換並非常規作法,不易做好,也可能讓觀眾混淆,在她不確定是否要堅持此一激進作法時,多虧合作編劇Léa Mysius(《五個惡魔》導演)的諮詢與鼓勵,讓她沒有放棄。
影片也企圖打破刻板印象。克萊兒伯格解釋,德國是歐洲經濟最強的國家,法國人常覺得德國人冷靜、富裕、有秩序,但片中恰恰相反,芳妮父母才是資產階級,反觀蕾娜母親酗酒,還有感情與家庭問題。兩座主場景城市也有挑過,法國不是挑很有「法國味」的巴黎或南法鄉間,而是挑了充滿大量德國元素的史特拉斯堡,德國不是挑常見的柏林或慕尼黑,而是挑了有示威傳統的萊比錫。
然而導演補充,她有留下一個關於學校的「刻板印象」:法國學校因安全考量比較專制、很多規矩,不過法國學生沒有因此聽話,反而霸凌頻傳;反觀德國學校自由開放,但學生沒有因此搗亂,還比較自主、負責。「我這樣拍,其實法國觀眾不太滿意,但我必須說,現在法國學校問題很大」,克萊兒伯格語重心長地說:「學校是年輕人的社會,如果學校有這麼多問題,其實就在反映我們整體社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