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馬影展 │製作全世界都能看懂的電影:《擁抱棉花糖男孩》導演克莉絲汀娜杜夫柯娃專訪
2024-11-11

文/黃以誠

編輯/謝佳錦

攝影/林軒朗

 

《擁抱棉花糖男孩》影展專訪1.jpg 《擁抱棉花糖男孩》映後直擊.jpg 《擁抱棉花糖男孩》影展專訪2.jpg

 

「這是一部適合所有人看的動畫電影,大人能重溫記憶猶新的青春期,孩子能發現看世界的不同方式。」當我們與《擁抱棉花糖男孩》(Living Large)導演克莉絲汀娜杜夫柯娃(Kristina DUFKOVÁ)訪談時,不只信義威秀中庭的訪談空間內笑聲不止,場外同時環繞著國小學生參與「影迷新世代」活動的歡笑聲,彷彿是這部老少咸宜之作方才戲院熱烈迴響的延續。

 

聊起作品起點,已是13年前往事,杜夫柯娃被法國作家Mikaël Ollivier的同名青少年自傳小說觸動,決定以捷克當地自1950年代起就風行的傳統電影技法——停格偶動畫,開始了這場歷經14版劇本、三次放棄、三次重啟才完成的捏塑時光。

 

由於鍾情於「觸感」,片中戲偶皆以手作完成,杜夫柯娃著力表現青春期身體的快速變化,尤其關注臉龐,為青少年角色捏出柔和五官。此外,基於捷克動畫產業老成凋零,她還向外尋找新技術,大量進行材質實驗,比如動物角色部分,變色龍由皮革製作,猴子經無數材質嘗試才定型,均煞費苦心。

 

不僅琢磨材質,影片同樣揮灑「色彩」,眾多顏色繽紛奪目。特別問起主角班尼的綠色眼鏡,這在現實世界不常見吧?杜夫柯娃開懷解釋:「我非常喜歡綠色!綠色比較常在大自然看見,例如班尼去鄉下祖母家有綠色就很自然,但我覺得都會主要場景能有些綠色也很有趣。」觀察影片內容確實如此,主角家屋內外,亦佈滿大片綠色。

 

《擁抱棉花糖男孩》映後QA 《擁抱棉花糖男孩》映後QA 《擁抱棉花糖男孩》映後QA

 

完成偶動畫部分後,喜歡手繪動畫的杜夫柯娃,按原計畫前往法國完成2D動畫疊加。全片採取立體與平面動畫交織的方式,展現班尼現實與內心世界的糾雜對立。原著偏向日記敘述,樂團情節是電影添加的,並且善用不同曲風,從開場阿卡貝拉(A cappella)的饒舌,隨著角色心境歷經搖滾、龐克,甚至歌劇,具現青少年複雜心聲。導演本人喜愛音樂,片中歌曲歌詞由音樂家伴侶創作,導演兒子甚至有組樂團。不過片中特別提澳洲搖滾天團AC/DC是否有特殊意義,杜夫柯娃爽朗笑回這是編劇挑的!她不確定為什麼。

 

訪談尾聲,詢問導演如何面對動畫創作挑戰,她溫柔回覆:「捷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我們非常喜歡停格動畫,製作停格動畫最大的挑戰,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我在13年間放棄了3次,期間跑去拍其他的影集與短片。如今,我非常高興完成了這部電影,因為在世界各地都很受小朋友與大人們歡迎,包括在捷克、法國、義大利、台灣等地⋯⋯孩子們都很聰明,知道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而我所希望製作的,就是在全世界各地都能看得懂的電影。」

SHARE